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浏览次数:

  桥 政 府 保 障 性 住 房 建 设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 1.1 项目概况 ................................................ 1 2 1.2 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 ...................................... 4 3 1.3 编制原则 ................................................ 5 4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 6 5 1.5 主要结论 ................................................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投资的必要性 ............................... 16

 1 2.1 项目背景 ............................................... 16 2 2.2 投资的必要性 ........................................... 21 3 2.3 项目实施的优势 ......................................... 24 第三章

 建设条件 ............................................. 26

 1 3.1 区域交通条件 ........................................... 26 2 3.2 自然条件 ............................................... 26 第四章

 工程方案 ............................................. 30

 1 4.1 工程概况 ............................................... 30 2 4.2 工艺方案 ............................................... 30 3 4.3 设备改造 ............................................... 36 4 4.4 土建工程 ............................................... 38 4.5 5 公用工程 ............................................... 3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41

 1 5.1 执行标准 ............................................... 41 2 5.2 现有生产线工程污染源、污染物 ........................... 41 3 5.3 技改项目工程污染源、污染物 ............................. 45 4 5.4 污染治理效果 ........................................... 50 第六章

 节能 ................................................. 51

 1 6.1 概述 ................................................... 51

  2 6.2 项目能耗计算原则 ....................................... 51 3 6.3 节能技术方案 ........................................... 52 第七章

 安全生产、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 54

 1 7.1 安全生产 ............................................... 54 2 7.2 工业卫生 ............................................... 55 3 7.3 劳动保护 ............................................... 55 第八章

 实施进度计划 ......................................... 56

 第九章

 项目管理 ............................................. 57

 1 9.1 项目管理机构 ........................................... 57 2 9.2 工程招标 ............................................... 58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60

 1 10.1 投资估算 .............................................. 60 2 10.2 资金筹措 .............................................. 62 10.3

 投资使用计划 ........................................ 63 第十一章

 财 务 评 价 ........................................ 64

 1 11.1 概述 .................................................. 64 2 11.2 基本数据 .............................................. 64 3 11.3 财务评价 .............................................. 64 4 11.4 财务评价结论 .......................................... 67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 69

 1 12.1 结论 .................................................. 69 2 12.2 建议 .................................................. 69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桥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建设地点:

 (四)项目用地:项目选址范围内建设用地为国有土地,用地性质为二类住宅用地。工程建设规划净用地面积 5 51293.75 平方米(约 5 76.55 亩)。土地取得方式为行政划拨。

 (五)项目 业主:

 住房保障中心

 住房储备中心

 二、研究范围及主要编制依据

 (一)研究范围

 迅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受 项目业主 委托,对 桥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 《 桥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 ,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项目背景及 必要性、 建设条件、 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 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财务分析、 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等。

 (二)主要编制依据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 办法》

 2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

 3 3 、《住房建设规划( 2006 - 2010 )》

 4 4 、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 < 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 进一步加强公共住房制度体系建设的意见》

 5 5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桥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发改审批 【 2010 】5 155 号)

 6 6 、人民政府关于“研究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发展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成府阅 【 2010 】4 34 号)

 7 7 、国土资源局关于 住房保障中心 、 住房储备中心 意向用地意见函(成国土咨询函 【 2010 】3 31 1 号)

 8 8 、规划管理局关于本项目的规划条件通知书

 9 9 、水务局、电力与信息管线、自来水公司等关于规划管理局 “ 成规建筑并【 2010 】- - 01)

 )

 ” 的回复

 10 、 项目其他有关资料

 三、 可行性研究的 主要结论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为 加大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 0 2010 年中央“ 两会” 商讨议论的热门话题。各地政府官员对此纷纷表达了决心和信心,有的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措施。可以预见,大力加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头戏。这对于在房价高企重压下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重新燃起了“ 拥有自己一席之地” 的希望。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应切实负起的责任 。

 2 2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关注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

 3 3 、当前房价的过快上涨使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更具紧迫性 。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工程建设政府障性住房 2 3352 套 ,其中:廉租房 0 500 套 ,建筑面积为9 25079 ㎡ ,经济适用住房 8 80 00 0 套 ,建筑面积为 7 56847 ㎡ ,限价房 202 52 套 ,建筑面积为 5 167455 ㎡ 。

 总面积为 5 281465 ㎡(地上建筑 8 255888 ㎡,地下7 25577 ㎡)。

 (三)工期安排

 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前期工作情况, 工程建设期初步确定为 2 2 年,具体安排为:

  0 2010 年 年 5 5 。

 月底以前,完成可行性研究、建设资金筹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0 2010 年 8 8 月 底以前,陆续 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招投标工作。

 0 2010 年 年 9 9 月至 2011 1 年 年 2 12 月 底以前,完成工程建设,同步完成小区配套道路、管网工程。

 (四)

 项目建设 投资 及 资金来源

 1 1 、 项目建设 投资

 本项目建设投资约 0 95970.20 万元,其中用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72109.50, 万元, 第二部分 工程其它费用 0 16497.40 万元(含土地费用 0 11541.00 万元)

 )

 ,第三部分 基本预备费 0 3853.30 万元, 第四部分建设期 利息 0 3510.00 万元。详见 附表 1 1 。

 2 2 、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资金 来源有资本金和银行贷款,其中 :

 项目资本金 0 30970.20 万元,占总投资额的 32.27% %

 建设期贷款 650 000.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67.73% % 。

 (四)资金使用计划

 本项目建设资金一次性筹措到位,按工程进度逐步使用。

 (五)结论

 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和地区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非理性的疯狂增长,给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对此,从 从 5 2005 年开始,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温家宝在 0 2010 年两会中指出 0 2010 年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 4 4 项措施 。

 项目建设在我国房地产价格非理性增长的背景下,为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对于 遏制房市的过度投资投机炒作 ,保障我国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均体现了必要性。

  根据对建设条件、工程方案和对财务可行性的分析研究,本工程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方案合理,财务分析可行。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且可行。

  第 二 章

 建设 背景及 必要性

 一、 房地产 市场背景

 2 24 004 年以来,商品房市场价格上涨很快,到 到 7 2007 年下半年,我国各 主要 城市房价相对于 2004 年初翻了一倍还要多,涨幅之大和涨速之快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很大,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从 从 7 2007 年底开始,加上汶川 2 5.12 特大地震和随后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 8 2008 年全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短暂的回落。但是,9 2009 年初开始,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堪称“ 爆炸式” 的增长。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其房地产价格已然出现非理性增长、房地产泡沫已然显现。

 说中国的高房价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并不过分 ,许多人特别是决策部门的领导心里都明白。一位网友这样跟帖说:“ 在北京和上海卖掉 0 100 平米的房子可在美国购买两套别墅。不要怀疑—— 这是事实。” 就是说,中国房价高,收入低,同世界已经“ 接” 不上“ 轨” 了。

 政府为了抑制快速上涨的房价,从 5 2005 年开始,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比如国八条、国六条等 。

 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此后房价仍然过快上升,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速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在 在 9 2009 年房地产市场再次“ 疯狂” 增长的背景下, 房地产成为 0 2010 年全国两会众多委员的提案和媒体议论的焦点 。但令人不可 思忆的是,就在温家宝总理在两会闭幕时指出政府将采取一 系列措施调控和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北京在一天内相继产生 3 3 个“ 地王” ,这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

 房地产市场相比国内一线城市要温和得多。

 。据 据 7 2007 年中心房价分析和物价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心地段(府河以内)商品房住宅集中成交价,6 6 月已达 9 5899 元/ / 平方米,高者已近万元/ / 平方米,同比上涨 24.69% 。三环路以外,集中成交价为 0 4240 元/ / 平方米,同比上涨 1.10% 。数据显示,

  价 区商品房住宅平均成交价 8 5258 元/ /涨 平方米,环比微涨 1.45% ,同比上涨4.89% 。府河以内,商品房住宅集中成交价为 9 5899 元/ / 平方米;一、二环路之间,集中成交价为 0 5170 元/ / 平方米;三环路以外,集中成交价为 0 4240 元/ / 平方米。8 8 月初市区二手房交易均价达到 3 5283 元/ / 平方米,环比五月增长4.2% 。

 8 2008 年 年 6 6 月份政府为满足灾后重建,出台的一项鼓励性政策:《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恢复发展扶持居民安居置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截至 至 2 12 月 月 9 9 日,主城区商品房交易量突破 0 1260 万平方米,郊区突破 0 1500 万平方米” ,根据成都锐理数据平台的统计,由于年底优惠政策大限到来,从1 11 月份开始交易量猛 增,同时房价亦推高至均价每平方米 8 6458 元,这成为房价近几年来的最高峰。

 据统计,9 2009 年 年 5 5 月份,成都房地产以春季交易会掀起涨价潮之后,均价就从每平方米 6 5566 元一路攀升,至 1 11 月底均价已高达每平方米 6458元,成为成都均价的新高。

 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和地区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非理性的疯狂增长,给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对此,从 从 5 2005 年开始,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比如国八条、国六条等。

 温家宝在 0 2010 年两会中指出 0 2010 年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进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 4 4 项措施:

 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 2 632 亿元,比上年增加 1 81 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 0 300 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 0 280 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各级政府要切

  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 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

 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 、 保障性住房建设概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形成一定数量的中、低收入群体。而据民政部数据显示,5 2005 年城镇低保人数稳定在 2200左右。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然而,就住房而言,被纳入廉 租住房保障范围的只有 9 32.9 万户。因此在两会上,不少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建设力度,解决中低收入、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不同阶层人民均能够有房可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从 1991 年提出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到 2004 年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已有数年光景。截至 2005 年底, 291 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 221 个城市实施了廉租住房制度,占地级以上城市的 75.9% 。虽然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改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 府从 1999 年开始启动廉租住房工作,到 2004 年实现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 应保尽保” 。同时,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的覆盖范围,力求形成覆盖城市中低收入及以下水

  平家庭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截至 2006 年底,累计解决城区 11 万多户中低收入及以下水平家庭的住房问题,占城区住户总数的 10% 以上。

 2007 年政府适当提高租金补贴标准,加大公共住房保障力度,落实 100亩土地,建设 20 万平方米廉租住房。从 2007 年1 1 月开始,政府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 零租金” 优惠政策,为城区 4.8 万余 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虽然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建设发展迅速,已在多个区域建成保障性住房,但是仍然还有许多住房困难的家庭亟待解决。目前的廉租房和经适房数量还不足以解决这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因此加快廉租房和经适房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落实和完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

 四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最近,加大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成为各地“ 两会” 商讨议论的热门话题。各地政府官员对此纷纷表达了决心和信心,有的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措施。可以预见,大力加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今后 一个时期的重头戏。这对于在房价高企重压下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重新燃起了“ 拥有自己一席之地” 的希望。

 1 1 、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应切实负起的责任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确立了房地产市场作为住房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但低收入家庭由于支付能力的不足,难以通过市场自行解决住房问题,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在住房资源配置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要积极发挥政府保障的作用,一个完善的住房制度必然是由市场机制和住房保障制度有机构成、各负其责的制度。因此,住房问题需要政府介入,通过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 住权,解决住房上的社会问题和公平问题。

 从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看,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通过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住房保障,运用多种政策手

  段给予低收入群体不同的保障支持力度,帮助低收入群体获得基本的住房。如英国政府扶持非赢利组织兴建的普通住宅和对低收入者的租金补贴,近0 30 年来每年一直保持在占 P GDP 的 的 2% 以上,占政府公共支出的 5% 左右。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对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但忽视了住房保障是政府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截至 5 2005 年,全国 1 291 个地级以上城市中, 仍有 0 70 个城市尚未实施廉租住房制度,仅有 8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方式,将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纳入对市(区)、县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明确了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目标及具。

 体考核办法。因此,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应负之责,尽快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2 2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关注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保障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 托底” 机制,如果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享有 可靠的社会保障,就可以安居乐业。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因而,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3 3 、当前房价的过快上涨使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更具紧迫性

 近两年,我国部分城市房价处于高位上涨的阶段,房价上涨越快,住房保障的矛盾越突出,对住房保障的需求越迫切。当前,由于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即便是低收入群体,也只能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随着房价的持续攀升而日益凸显,尤其在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 和房价之间的差距呈逐步扩大之势。

  第 三 章

 项目区域现状和规划

 一、概况

 是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发达城市,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同时,还是国务院批准的西南部地区“ 三中心、两枢纽” 的重要城市,在中西部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最佳森林城市。7 2007 年,被国务院批准称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配套试点城市。

 ( 一 )城市性质及规模

 是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 93 年被国务院 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辖 9 9区 区 4 4 市 市 6 6 县,面积 0 12390 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 3 1112.3 万人, , 常住人口9 1257.9 万人。中心城区面积 8 598 平方公里,目前的建成区面积约 3 283 平方公里。未建成区域 7 117 平方公里属于规划的建设用地,8 198 平方公里为非建设用地。

 ( 二 )自然条件

 1 1 、地理

 项目区域位于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 0 500 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地势西部略高东略低,属典型的内陆地带。平原及台地构造上属成都坳陷,区域地质稳定性一般良好,主要工 程地质问题是局部地带的区域稳定性,裂隙膨胀土,砂土液化,软土层地基及台地边坡稳定性。

 2 2 、气候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 6 16 摄氏度,年降雨量 0 1000 毫米左右。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空气较为潮湿。成都的雨水集中在 7 7 、8 8 两个月,冬

  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3 3 、水资源

 有岷江和沱江两大水系,又有举世文明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河网密度2 1.22 公里/ / 平方公里,水资源充沛,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5 715 毫米,年径流总量 量 9 89 亿立方米。目前,建立了 0 60 多个污水净化设施, 污水处理厂 4 14 个,日处理总规模达 4 122.4 万吨。城区及临近河段的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已呈下降趋势。8 2008 年,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规模将新增 2 82 万吨/ / 天,五城区( ( 含高新区) ) 污水处理率将达到 90% 以上。

 4 4 、交通

 成都交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及场站体系正日臻完善。成都是全国 5 45 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也是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支撑点。过境国道主干线有三条,国省干线公路 3 13 条,已建成

 “1 1 环9 +9 射”状的市域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 7 437 公里 ,辐射成都 90% 以上国土面积;全市公路总里程 6 2006 年达到 9 18089 公里。中心城区现有城市道路 5 1445 公里,道路面积 6 3686 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 9 8.9 平方米/ / 人。

 5 5 、旅游

 成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并具鲜明的成都特色: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 2 172 处,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6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3个。二是自然景观全。三是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四是成都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 三 )城市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成都的致力于创建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已形成 了电子信息、机械、食品、医药和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竞争力较强的家具和鞋业产业集群。被连续被评为“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 0 50 强” ,综合实力排中西部地区前列。

  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9 2009 值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502.6亿元(见图 1 1 ),比上年增长 14.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8 267.8 亿元,增长 3.7%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8 2001.8 亿元,增长 17.7% ;第三产业值 实现增加值 0 2233.0 长 亿元,增长 13.4%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5.9:44.5:49.6 。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 3950 10 元(约 约 5785美元)。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旧城改造 、 城中村改造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公用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达 自来水供水总量达 1 5.21 亿立方米,生活用水日供水能力5 180.95 万吨。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第一强市。

 9 2009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6 1139.6 万人, , 比上年末增加 7 14.7 万人;常住人口 6 1286.6 万人,增加 0 16.0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9 %。。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为 93.6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 18659 元,增长 10. 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 7129 元,增长 10.0% 。

 二、 锦江 区 概况

 “ 濯锦之江,源远流长” ,以闻名千古的濯锦之江冠名的锦江区,地处东南部,位于国务院批复总体规划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重要开发建设区域。区域面积 2 62.1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0 40 万人,辖 3 13 个街道办事处和 2 2 个乡。区内平均海拔 0 500 米,其西北部地势平坦,为的商贸繁华区域,东南多为浅丘,为“ 两高一优” 农业发达的城郊,年平均气温 16.2 ℃ ,年降雨量800 -0 1000 毫米。辖区内有著名的春熙路、盐市口商业区,是最繁华的中心城区。

 三、项目周边概况

 本项目位于 三环路外侧,属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 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 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城市

  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区域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房地产、物流等产业发展迅速。

  第 四 章

 需求 分析 与政策 保障

 一、需求趋势

 住房是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是民生之需。在城市居民中,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最为迫切,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这部分群体对住房的需求是刚性需求。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价上涨较快,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为解决房地产市 场存在的种种问题,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规定 0 90 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的建设比例、加大住房保障、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政府调控和完善市场机制的手段稳定房地产市场,尤其是“ 住房保障” 这个带着浓厚民生意味的词,在 7 2007 成为了一个被提及率几乎最高的词汇。

 发展需求 。

 从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人口向城镇的集聚,也包括既有的农村重点的集镇,他们在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从传统的农业型转化为城镇型的这些居民,总体上来讲城镇地区住房需求是在不断加大的,这是一个需求的总的发展趋势。

 过去的的 遗留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人口集聚以后的住房需求。实际上在前 0 30 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是欠帐的,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城镇化发展的新机制、新步伐,城市建设的水平才逐步提高。实际上在 0 70 年代、0 80 年代建设的房子,甚至之前有很多房子,包括现在 正在进行 的老旧房屋 改造,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

 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量比较少的、紧缺的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一直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另有 一个 重要现实问题 ,95% 的人是集中在不到 50% 的东 、中 部地区的国土面积上 , 加大了实际上有供需不对称的因素。

 需求现状。据 据 2 24 004 年统计,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的市民多达 7 7 万余户,经济适用房的有效供给远远不足。

 需然政府近几年加大了政府保障

  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但远远不够。从 6 2006 公布的《住房建设规划( 2006 -2010 )》看, 2007- -0 2010 为 年,每年的公共住房(政府保障性住房)为 1.25万套, 加上每年的新增需求,城市的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

 二 、住房保障的对象及政策目标

 住房保障最直白地讲就是住房领域的社会保障,是政府为弥补市场“ 失灵” ,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以满足全体国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住房保障的对象,从狭 义上讲是少数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从广义上讲,囊括了可支付能力不足的广大中等收入群体和有特殊住房需求的群体( ( 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 。如果说对少数贫困群体实施的特殊性住房保障是一种社会救助,那么对广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的普遍性住房保障则是提高其住房消费可支付能力的一种扶持。更确切地说,特殊性住房保障是对贫困群体的救助、体现了社会公平与互助,而普遍性的住房保障提升广大社会成员可支付能力则是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一个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应是特殊性住房保障与普遍性住房保障的有机结合。

 尽管住房保障的对象不同、政府救助 和扶持的方式不同,但政府实施住房保障的政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 人人住有所居” ,而不是“ 人人都有产权房” 。遵循特殊保障与普遍保障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中央决策与地方因地制宜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来构建以“ 住有所居” 为目标的多元住房保障体系。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可界定为:是政府从供给面入手实施住房保障的一种方式,其受益的对象主要是低收入群体,也应包括部分可支付能力不足的中等收入群体。更确切地讲,凡为政府政策目标、为特定保障对象服务、享受政府土地、信贷和税收某种优惠政策兴建的住房都可视为保障性住房 的一部分。

 三 、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形式与供给方式

  (一)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形式 与对象

 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形式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及限价房的形式供应。

 1 1 、廉租房

 根据规划 , 新建廉租住房将在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小区中配建,配建比例按规划将控制在建筑面积的 10 %~ 15 %。

 针对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8 2008 年度低收入住房困难标准为家庭年收入 2 2.2 万元以下,人均住房面积 6 16 平方米以下的家庭。

 2 2 、经济适用房

 针对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为收入、住房均符合规定 条件的困难家庭。8 2008 年度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为家庭年收入4 4 万元以下、人均住房面积 6 16 平方米以下的家庭。

 从 从 0 2010 年起,中心城区经济适用房的保障“ 准入线” 从家庭年收入由0 40000 元以下调整为 0 50000 元以下,使更多“ 夹心层” 家庭实现“ 安居梦” 。

 3 3 、限价房

 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对象为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条件,又无力购买市场价普通商品住房的本市居民以及在本市务工一定年限并连续缴纳社保的外来务工家庭。8 2008 年度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对象为家庭年收入在 6 6 万元以下、家庭住房面积在 5 55 平方米以下或人均住房面积在 6 16 平方 米以下、具有本市户口的家庭;在本市有固定工作,并连续缴纳社保两年以上的外来务工家庭;年龄在 5 35 。

 周岁以上、无自有住房、具有本市户口的单身居民。

 (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方式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保障性住房供给主要有以下方式:

 1 1 、 政府直接投资兴建公共住房,以低租金出租给低收入群体

 英国在 1945—5 1975 年间,地方政府建造公房 0 290 多万套,有效缓解了二战后的“ 房荒” 。美国在 1949—9 1979 年间,由政府兴建公共住房的总量从

  7 17 万套增加至 0 120 万套,从而有效解决了低租金住房供给不足和低收入者的住房难问题。而日本的公 共住房多是以公营和公团方式供给的,依据《1 1951 年公营住宅法》,公营住房是地方政府为有特殊住房需求的低收入者、母子家庭和残疾家庭提供的低租金住房。而公团是依据《日本住宅公团法》成立的特殊法人,专门从事公共住房建设、住宅区改造和经营,其兴建的公共住房既有租赁房,又有可售住房,既有收入下限也有收入上限,主要面向中等收入群体。我国香港从 1 1961 年开始推出“ 廉租房计划” ,此后又推出“ 居屋计划” 。目前,全美有 0 120 万户家庭住在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住房里;英国虽经历 0 1980 年代大规模的住房私有化,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 仍占住房市场的 20% 左右:我国香港公营住房占市场份额的 40%。

 左右。

 2 2 、 政府与私营机构合作

 公私合伙合作的具体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政府和企业出地或出资、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激励私营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开发建设,在有利于实现政府住房保障政策目标和经济上可持续的基础上,将具体经营权转移给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即建设一转移 (BT) 模式。也可以是政府从私营企业收购闲置的存量房,由政府拥有,社团组织营运,即购买— 拥有— 营运 (P00)模式。或者由私营机构开发建设、并拥有产权,专业化经营,由政府监督和给予适当政策优惠,即建设— 拥 有— 经营— 监督— 补贴模式。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各国出现了许多与政府合作的专门从事住房开发建设、租赁服务的私营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如英国住房协会、美国的低收入住房联盟和社区发展社团和德国的 H GAGFAH 住房公司,它们都拥有和经营大量面向中低收入阶层不同档次、既可租又可售的住房。

 3 3 、 政府激励私营企业、非盈利组织、住房合作社投资开发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

 政府运用信贷、税收政策工具,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也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渠道。在祟尚市场经济的美国,政府为鼓

  励私营企业和非盈利组织( ( 宗教团体、劳工联盟 和社区组织) ) 开发面向中低收入者的租赁房,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为私营机构提供低息贷,鼓励他们兴建低于市场租金的租赁房,其出租对象是无法享受公共住房、收入为地区平均水平的中等收入家庭;为开发商兴建租赁房提供还贷利率 1% 的补贴,政府对租金水平进行管治,限定承租对象收入不高于地区平均收入水平的 80% ,同时政府对承租的低收入住户提供房租补贴;鼓励兴建面向中等收入群体的租赁房和多户租赁房,鼓励旧城翻修改造存量租赁房,鼓励为老年人、伤残人士兴建带有医疗康复设施的租赁住房等政策。在政府政策法规的指引和激励下,私营企业和非盈 利组织的广泛介入,促进了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和多样化。

 从上述分析 看到 ,各国政府从供给面入手积极干预住宅市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多有以下特点:一是保障对象广泛,既有需要特别救助的低收入、有特殊住房需求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也有部分买不起商品房的中等收入者。二是政策灵活、多样,既可以是政府直接投资兴建、从市场上收购存量房,也可以是为私营机构和非盈利组织提供抵押贷款违约保险,以保障开发资金的可得性;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和税收减免。三是政策扶持的重点突出,多鼓励开发建设保障性租赁房,并依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由此 产生的政策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①

 实现了“ 住有所居” 的住房保障政策目标,满足了低收入者和可支付能力弱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

 ②

 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指引,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将开发成本控制在租金水平和销售价格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加快了可支付住房的建设,强化了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造了社会公平正义、互助友爱的社会环境。

 ③

 优化了住宅市场结构。政府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是对市场的“ 遗失补缺” ,有利于形成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租房与售房、存量房与新建房、不同品质、价位、户型面积和地域分布住房共存的格局。多样化的住 房供

  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消费水平相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梯度升级不仅是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源泉,也是保障性住房可持续性的基础。

 我国政府从需求面入手,以现行的信贷、财税优惠政策提升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可支付能力,从住宅市场上去租房购房;也包括从供给面入手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动员多方力量,增加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且保障性住房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既可租也可售。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住房保障的对象、保障方式应根据国情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四 、 保障性住房建设 总体规划

 为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合理引导住房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对近期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政府制定了《住房建设规划( 2006 -2010 )》。

 1 1 、 规划 现状 :

 依据我市 6 2006 年住房调查,至 5 2005 年底,五城区实有城市住房总建筑面积 6 9325.26 万平方米。其中,本地城市户籍人口和单位拥有住房 1 103.01 万套、2 8161.32 万平方米,户均 2 1.02 套,人均 5 27.95 平方米。

 2 2 、 规划期内住房需求 :

 根据五城区人口、经济变化趋势,商品住房市场发展态势,以 及本地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预测,规划期内,住房总需求为 8 5618 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商品住房 6 4306 万平方米;新建公共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下同)0 540 万平方米,通过租金补贴方式向市场租赁存量住房 3 63 万平方米;新建农迁房 9 709 万平方米。

 3 3 、住房 建设结构:

 本规划坚持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以保障本地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居住为重点,以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为原则,促进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与经

  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①

 公共住房保障本地中等偏低及以下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满足本地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其他商品住房满足中等以上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农迁房满足被征地农转非居民住房需求。

 ②

 自 自 6 2006 年 年 6 6 月 月 1 1 日起至规划期末止,套型建筑面积 0 90 平方米以下住房(含公共住房、农迁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年度新建住房总建筑面积的 70% 以上。

 4 4 、 加强公共住房建设与管理,加大公共住房保障力度 :

 ①

 加强公共住房规划与建设。公共住房由市政府统一规划,市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公共住房的建设规模、套数、户型、面积标准、装修标准,以及出售、出租、使用管理 的相关办法,由市房产管理部门统一制订。

 ②

 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的各项政策,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销售过程的监管。

 ③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继续推行租金补贴方式,适当增加实物配租比例,增强廉租住房对本地最低收入户籍人口的保障作用。

 五 、相关政策

 住房保障工作在 7 2007 年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 在 7 2007 年“ 住房保障” 这一关键词所形成的政策大局之下,成都的住房保障工作也正顺着这一民生脉络稳健地推进着。这不仅是对我国 0 10 多年来住房保障制度 的延续,更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公共住房制度的一次完善、深化,甚至是创新,是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次升华。

 政府在 7 2007 年 年 2 12 月 月 1 21 日 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务院< < 关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 进一步加强公共住房制度体系建设的意见》 ,结

  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共住房制度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 1 、 指导思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 保障低端、调控中端、引导高端” 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思路,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进一步建 立健全多渠道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和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公共住房制度体系。

 2 2、 、 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主要对象,兼顾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实施和管理力度,规范限价商品住房的建设和管理,解决产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人才住房问题,逐步改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居住条件。

 3 3 、 基本原则。坚持适度保障、动态调整的原则;坚持保障方式多样化、保障标准层次化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协调、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住房制 度体系:

 1 1 、 加大廉租住房实施力度。

 ①

 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8 2008 年度低收入住房困难标准为家庭年收入 2 2.2 万元以下,人均住房面积 6 16 平方米以下的家庭。

 ②

 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对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并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均实行“ 应保尽保” 。

 ③

 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低保家庭以实物配租为主,家庭年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低于 2 2.2 万元的,继续实行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保障方式。根据住宅市场供应情况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等情况,合理确定实物配租供应量。

 实物配租应当优先面向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及其他急需援助的家庭。

  ④

 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 0 50 平方米以内;实行租金补贴的面积标准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⑤

 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新建廉租住房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限价商品住房的小区中配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政府统建的拆迁安置小区中配建。配建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建筑面积的 10 %以内,应当在城市规划条件、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批准文件中,明确廉租住房数量、套型、布局、建设标准以及建成后的移交和收购等事项。

 要通过收购市场存量住房、回购保障对象原有住房和 经济适用住房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形式多渠道筹集住房保障房源。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向社会出租。

 2 2 、 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力度。

 ①

 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为收入、住房均符合规定条件的困难家庭。8 2008 年度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为家庭年收入 4 4万元以下、人均住房面积 6 16 平方米以下的家庭。申购经济适用住房并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家庭,其自有产权住房须交由市住房储备机构计价回购。

 ②

 经济适用住房继续根据“ 按照标准、提前登记、按需建设、保证供应” 的原则,由市住房 保障中心组织建设。8 2008 年度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为 25 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 0 60 平方米左右。

 ③

 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经济适用住房自购买合同备案之日起,不满 5 5 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住房储备机构按照届时同类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进行回购。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合同备案满 5 5 年,购房人可以转让经济适用住房。转让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报制度,并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价款的差价的一定比例 向政府缴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在同等

  条件下,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按照上述比例向政府缴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具体缴纳比例由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土部门,根据经济适用住房政府优惠部分和保障对象实际支付价款的比例确定,并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在本通知出台前已经签订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合同并备案的,按原政策执行

 3 3 、 规范限价商品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①

 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对象为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条件,又无力购买市场价普通商品住房的本市居民以及在本市务工一定年限并连续缴纳社保的外来务工家庭。

 208 08 年度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对象为家庭年收入在 6 6 万元以下、家庭住房面积在 5 55 平方米以下或人均住房面积在 6 16 平方米以下、具有本市户口的家庭;在本市有固定工作,并连续缴纳社保两年以上的外来务工家庭;年龄在 5 35 。

 周岁以上、无自有住房、具有本市户口的单身居民。

 申购限价商品住房并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家庭,其自有产权住房须交由市住房储备机构计价回购。

 ②

 限价商品住房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调控房地产市场、调节住房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限价商品住房供应规模应根据房地产市场住房供应情况,结合调控房地产市场价格合理确定,现阶段一般保持在市 场供应总量的10 %。8 2008 年度限价商品住房供应规模为 0 80 万平方米。

 ③

 限价商品住房由政府成立的全资国有公司负责建设,用地实行协议出让。限价商品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 0 90 平方米以内。

 ④

 销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定价原则按照比周边同类商品住房低 20 %- 25 %确定。销售价格在预售时向社会公布,公布价格应为该限价商品住房楼盘的最高价。购买限价商品住房应自购房合同备案 5 5 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4 4 、 支持产业发展,解决专业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

 ①

 扩大限价商品住房供应范围,解决产业专业技术人员住房问题。凡

  属我市重点支持 的六大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或市政府重点培育的大企业、大集团的专业技术从业人员,且收入、住房条件符合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相关规定的,均可申请购买限价商品住房。

 专业技术人员购买限价商品住房实行申请、审查制度。由申购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市住房保障中心审核并对符合...

推荐访问:建设项目 住房 保障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5篇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5篇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篇1为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激励党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8篇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8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篇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15篇

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15篇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篇1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评选优秀员工的机会,也感谢您能在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第一章 信息系统与管理 案例((或实例) 得讨论题及点评((或回答)) [实例]利润计划工作中得反复

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5篇

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5篇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篇1不知不觉,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的体

餐饮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餐饮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汇报根据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严格落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说明为抓好党建工作,根据《党章》《

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12篇

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12篇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1@党员干部“打工攻略”请查收一年一度的“双十一

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3篇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1 办公室工作室一项既辛苦、又清苦的脑力劳动,他没有惊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10篇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10篇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篇1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

学校留观室设置及工作方案

学校留观室设置及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区疫情防控要求,为确保开学后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