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高职《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体会说

| 浏览次数:

摘要:高职高专中药、药学、药品营销专业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中医学基础》课的学科特点,消除偏见,增强信心;教师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职;中医学基础;教学实践

《中医学基础》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是中药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也是学生入学后初学中药学相关知识的第一门主干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药学、方剂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提高《中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显得相当重要。由于时间短、容量大,教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好这门课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的方式方法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内在动力

大多数学生在接触和学习中医之初,对中医学颇感陌生,不仅知之甚少,甚或一无所知,而且还受到一些偏见的影响,认为中医不过是问病开方子让病人喝汤药,不化验、不用仪器检查,是落后的、不科学的。当接触到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之后,又觉得抽象难懂,有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使学生认识学科特点,消除偏见,树立学习信心。在教材绪论中,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强调指出要接受中医学必须改变原有的狭隘理念。有些学生怀疑中医学的科学性,是因为他们错误地把西方科学的某些观念与方法(偏重于分析还原,着重形质实体)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而且以此标准简单判定是否科学,显然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研究人类生命活动过程及疾病防治的知识体系。经验积累加直觉领悟是其基本的认识方式。它偏重于综合整体、取象比类的方法,讲究系统观,着重系统功能的研究。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同时还要强调指出,讨论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必须首先承认中医能治病这一基本事实。即使是对艾滋病、SARS等传染病,中医药的治疗功效也获得了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其次,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畏难情绪,笔者有意识地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中医理论的内容。比如,讲阴阳五行学说,在讲到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时(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可用取象比类的方法,阴阳犹如夫妻,夫为阳,在外工作,维持家庭的一切;妻为阴,在内安排家庭的一切。这样一比喻,阴阳的关系就非常清楚了。讲五行学说中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时,可指出五行思想不仅表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的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任何事物本身都“生”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所以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谁想独霸天下必然狼狈不堪。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克”如果过了头,就会引发反“克”,直接的反克,如用斧劈柴,劈久了斧也会磨损。又如一味地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必然为众所不容。再如食物疗法中,五行与五脏、五味相配,百合色白,入肺可以润肺祛肺燥,熟地色黑,入肾可以滋补肾阴祛浮火,如此等等。这样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我院使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的,供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药品营销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与本科教材相比,虽然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所精简,但是主干内容仍然基本保留。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全部掌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运筹时间,教给学生最重要、最实用的东西。如藏象学说是人们赖以认识人体生命活动与病理现象的重要理论,实用性很强,可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是藏象学说虽然也是以一定的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的,但主要立足于“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即以象测脏,由表及里)的认识方法,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研究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这种观察分析结果必然超越人体解剖学的脏器范围,形成独特的脏腑生理病理体系。藏象学说中的某脏某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二是五行相克、五脏相关的五行学说主要落实于藏象学说,脏腑(心肝脾肺肾)配五行(木火土金水)这一抽象概念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后提炼出来的。

中医五行的实质是五脏相关。五行生克理论只有在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容。例如,以对慢性肝炎(木郁土虚型)的治疗来说,病位肝脾两脏尤以脾为主;病机脾气亏虚,或脾气本虚,或邪郁久伤脾气,或肝郁日久横逆乘脾,或患急性肝炎寒凉太过伤及中阳;症状: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身肢困重,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胁痛不适或有头目眩晕;证属:脾虚肝郁,治宜健脾补气,扶土抑木,可选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味煎服。至于《中医学基础》的法则部分则应以辨证为重点,主要以“八纲”为主,将脏腑辨证的主要相关内容掺合其中。其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学。

启发思路,重视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方法是手段,效果是目的。要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讲究教学方法。笔者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提问启发。就是在讲清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设计一些能活跃学生思维、增进学生对有关知识点深入理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为什么治疗风寒表虚证用调和营卫的方药?为什么补益肾虚要肾阴肾阳兼顾?等等。还有一些原则的问题,如中医学讲的“阴阳对立”与一般哲学中讲的“对立”或“矛盾”有何差别?在如今的医院中普遍使用各种仪器、试剂检查疾病的情况下,中医传统的“四诊”还有无价值?等等。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采取有启有发或启而不发的方法,或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出回答,或教师自问自答,还可以在提出问题后先不要求即刻回答,待学生在课下酝酿讨论之后给出答案。

二是运用图表形象地说明问题。例如,讲虚热与实热的区别,实热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本身机能使病理性亢奋所致的症状。阳的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绝对亢盛,则表现出“阳胜则热,阳盛则阴病”的证候,出现发热(高热)不恶寒、烦躁、口渴喜热饮、面红耳赤、痰黄稠、腹痛拒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大等一系列实热证的表现。虚热则由于体质较弱(先天或后天不足)或久病伤正,导致阴液受损,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而阴的缺少不足于有效地制约阳,导致阳增多,出现相对亢盛,也稍有高于正常水平。因阴不足而生内热,出现低热伴颧红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一系列虚热证候。上述情况可结合图1说明:

三是强调记背。学习《中医学基础》课,有些知识是必须要求学生熟记背诵的。如主要的五行配属、五行生克关系、五脏的主要功能,等等。记背这些知识便于以后在实践中应用并可逐步加深理解。此外,记熟《中医学基础》的章节目录标题,也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中医学的整体轮廓,有利于抓住纲领,统率全部内容,承前启后。

参考文献:

[1]彭勃,梁华龙.关于中医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0(5).

[2]潘卫英.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J].医药产业资讯,2006,7(3).

[3]黄伟贞.中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S1).

[4]张庆祥.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优化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6(22).

[5]张梅霞.关于医疗实践教学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6,(2).

作者简介:

张阳儿(1981—),女,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中医基本理论、方剂与中成药的教学工作

推荐访问:中医学 高职 教学实践 体会 课程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5篇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5篇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篇1为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激励党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8篇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8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篇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15篇

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15篇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篇1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评选优秀员工的机会,也感谢您能在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第一章 信息系统与管理 案例((或实例) 得讨论题及点评((或回答)) [实例]利润计划工作中得反复

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5篇

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5篇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篇1不知不觉,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的体

餐饮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餐饮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汇报根据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严格落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说明为抓好党建工作,根据《党章》《

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12篇

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12篇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1@党员干部“打工攻略”请查收一年一度的“双十一

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3篇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1 办公室工作室一项既辛苦、又清苦的脑力劳动,他没有惊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10篇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10篇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篇1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

学校留观室设置及工作方案

学校留观室设置及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区疫情防控要求,为确保开学后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