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1年5月该科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放射治疗法,而试验组采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法。结果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治疗食管癌其有效率为90.00%,单纯放射治疗组有效率为69.44%,两组差异显著;4年生存率方面,实验组在治疗前两年病患生存率分别为80.00%和52.50%,对照组治疗前两年病患生存率分别为52.78%和30.5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4年的生存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治疗的有效率及1、2年的生存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奥沙利铂;5-Fu;同步放化疗;食管癌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113-02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约为25.13/10万,每年死于该疾病的患者约为16万,约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1/4。早期食管癌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伴有不明显的吞咽食物时梗咽感、胸骨后轻微的灼烧疼[1],梗咽停滞症状常通过吞咽水后缓解消失,癌变多于胃镜检查时所发现。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癌前病变,癌肿浸润不深无淋巴转移,临床可采用单纯内镜下局部切除术,无需化疗。放化疗多用于食管癌术后、颈胸骨上段食管肿瘤及晚期食管癌患者。为探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治疗效果,2007年10月—2011年5月该院对76例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和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术治疗,并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出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对该科确诊收治的7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64~80(70.6±9.3)岁。病理分型均为鳞状细胞癌。癌灶均>3 cm,其中32例子癌灶>5 cm,20伴有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将76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患者治疗前无手术史及放化疗史,且身体无其他严重疾病,身体状况KPS评分均高于80分。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5-FU 500 mg/m2,d1~5,ivgtt6~10 h;Eloxatin 130 mg/m2,d1;ivgtt2~3 h;21天重复1次。放疗与化疗同步进行。放疗:先根据影像图像及镜检结果确定肿瘤靶区[2]。在肿瘤靶区基础上勾画临床靶区(CTV),上、下外扩2.5 cm,左、右外扩0.4~0.9cm;在CTV 基础上勾画计划靶区(PTV) ,向四周外扩0.6~1.2 cm[3-5]。采用前后三野轮照。该组处方剂量55~75Gy、中位剂量62 Gy,2Gy/次,5次/周。
1.2.2 对照组 单纯放射治疗法:根据影像图像及镜检结果确定肿瘤靶区。在肿瘤靶区基础上勾画临床靶区(CTV),上、下外扩2.5 cm,左、右外扩0.4~0.9cm;在CTV 基础上勾画计划靶区(PTV),向四周外扩0.6~1.2 cm。采用前后三野轮照。该组处方剂量55~75 Gy、中位剂量62 Gy,2Gy/次,5次/周。
1.3 疗效评定指标
采用1999年美国ASCO会议通过的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
CR(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
PR(部分缓解):病灶最长径总和缩小至少30%并维持四周以上。
SD(稳定):非PR/PD。
PD(进展):病灶最长径总和增加20%以上,且病灶增加前非CR/PR/SD。
肿瘤评价频率:每2周评估1次;在首次评价CR、PR者至少4周后复核1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资料计量,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检验。
2 结果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遵医嘱完成三个疗程,完成率为90%;单纯放射治疗组3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遵医嘱完成3个疗程,完成率为88.89%。两组患者均定期随访5年,其中失访患者6例(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失访4例,单纯放射治疗组失访2例),失访率为7.89%。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治疗食管癌其有效率为90.00%,单纯放射治疗组有效率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4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前两年病患生存率分别为80.00%和52.50%,对照组治疗前两年病患生存率分别为52.78%和30.5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2.50%、17.50%和25.00%、16.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6]。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因食管癌致死的人数达到了35万。亚洲、非洲及南美洲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约为25.13/10万,每年死于该疾病的患者约为16万,约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1/4。食管癌以60岁以后发病居多,其中(65±2.0)岁组发病率最高占18.31%。临床上,食管癌应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食管癌多于胃镜检查时所发现。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癌前病变,癌肿浸润不深无淋巴转移,临床可采用单纯内镜下局部切除术,无需化疗。上段食管癌因其解剖特点,常以放化疗为主[7]。中段食管癌多选择手术治疗为主,术后以放化疗辅以治疗[8]。晚期食管癌影响进食者,多采用内镜下支架植入术,术后以放化疗辅以治疗[9]。
该组试验,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遵医嘱完成三个疗程,完成率为90%;单纯放射治疗组3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遵医嘱完成3个疗程,完成率为88.89%。两组患者均定期随访5年,其中失访患者6例(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失访4例,单纯放射治疗组失访2例),失访率为7.89%。实验组其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4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实验组治疗前两年病患生存率分别为80.00%和52.50%,对照组治疗前两年病患生存率分别为52.78%和30.5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2.50%、17.50%和25.00%、16.6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需进一步的努力研究。
综上所述,与单纯放射治疗组相比,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可明显提高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有效率及1、2年的生存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樊锐太,李国文,郭耀信,等.64例早期食管癌放疗后长期生存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1999,26(2):95-97.
[2] 樊锐太,郭跃信,李国文.晚期食管癌30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177-179.
[3] 郑明章,林柏翰,陈志坚,等.食管癌术后放疗靶区的确定[J].广东医学, 2004(3):301-302.
[4] 葛红,蒋月,刘劲松.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疗靶区的确定[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5):526-527,544.
[5] 刘祥.胸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的价值及照射范围的探讨[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4):425-426.
[6] 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
[7] Scardina GA,Picone V,Cacioppo A,et al,Study of microcirculation in oral lichen planus by video-capillaroscop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3(4):30-34.
[8] Kasai M,Mori S,Watanabe T,Follow-up results after resection of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World J Surg,1978,2:543-551.
[9] 程惠华,原锦,林贵山,等.镍钛合金支架对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10(3):216.
(收稿日期: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