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谈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的教学

|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

小学特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 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专

家委员会成员,有20余篇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

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

,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运算定

律教学而言,只有在分析其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寻找出

核心的价值内容,才能真正对学生展开良好的数学教育。

一、知识结构与思想方法

下面分两个方面来探讨运算定律教学的核心价值内容。

1. 知识结构。北师大版教材在运算定律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了“

前有隐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特点,在深度与广度上不同阶

段有明显的不同要求,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笔者对

其脉络梳理如下:

第一学段:结合具体内容情境逐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

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思想,从三年级开始,逐步渗透乘法分配律的思

想。此时的学习,主要是在感悟和理解,并不要求总结运算的规律

第二学段:四年级正式系统探索整数范围内各种运算定律,学习用

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之后随着

教学内容的不断拓展,将运算定律延伸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范围。

其实,随着数概念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

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例如,下图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的内容。教材创设了停车

场的情境,由笑笑与淘气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有几辆车,让学生直

观认识到“2+3=3+2”,体会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从而

感悟“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教材还总结并呈现出了表示恒等关系

的式子,这也是关系性思维在低年级的初次渗透。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计算时便更灵活。例如:想1+4等于几时,

可以交换位置来想4+1=5。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课教学并不要

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说出运算定律的本质,只要他们理解并能

正确运用即可。

同样,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页的情境画面这个教材内容里,

也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情境来感悟和理解: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

不变。初步渗透了乘法交换律的思想。

这样的内容在教材中不断出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和感悟

运算定律的思想和经验,到正式学习时便觉得似曾相识,有亲切感

2. 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

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

想正是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是数学知识和

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正是在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

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以加法交换律

而言,学生最初从一道具体的例子“2+3=3+2”初步感悟到“交换

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思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这

样的经验,到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a+b=b+a”,

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次飞跃。在探索与发现

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建立恒等概念和建模的思想,需要有

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基础,更需要有对规律的、一般性问题的概括思

维能力和符号意识,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还必须要认识到:基本运算定律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数数、计数以及运算时,运算定律的思想方法早已渗透其中

。美籍华裔数学家伍鸿熙教授指出:“各种类型的整数算法,不论

是直式、横式、长除、短除,都是有理可解、有根可寻的。其重点

则在于一些基本运算定律的演算。”也就是说,运算定律思想方法

对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四则运算的算理是极有价值的。

例如,下图是三年级《数字》下册第26页“住新房”的情境图。基

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14×12,其间

渗透了用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来分析竖式计算的算理。笔者认为,教

学中如能利用直观图演示(如下图),让学生清楚看到把14×12拆

分成14×10与14×2后,再相加的过程,就能更好地理解竖式计算

的算理,同时感悟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二、学生学习运算定律的困难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运算定律,教材这样编排虽然有利于构建比较完

整的知识结构,但我个人认为,这样集中学习也容易造成知识间的

混淆。学生虽有前期初步的经验积累,但其抽象思维和符号意识还

不够健全,在理解和运用定律时仍有一定困难。

笔者曾对全校四年级417名学生在学完运算定律知识一周后测试。

第一题是请说出“76×14+24×14=(76+24)×14”这个等式运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并用自己的方法说明等式两边为何相等(如创编

一个数学故事)。

让笔者吃惊的是,居然有131名学生不知道上式所运用的运算定律

名称,还有47人说是乘法结合律,5人说是乘法交换律。由此可见

,学生对概念混淆不清。

第二题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7×25×4; 25×41;39×99+39。 统

计结果还是不错的,3个小题全对的有329人,约占78.9%;但问题

却集中反映在第2题上,出错的有55人。以下是三种典型错误。

上述三个错误都反映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环节含糊不清

,理解未透。学生一般都知道把41拆分成40与1,但在下一个分配

的环节中,却出现种种错误。错误一,将两个乘积相加的过程,写

成了将两个乘积相乘;错误二,受结合律的影响,将25去乘40与1

的积;错误三,忘记了25不仅要和40相乘,也要和1相乘之后再相

加。

学生最容易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弄混淆,是因为它们表达形

式相似程度太大。以25×(40+3)=25×40+25×3为例,学生会认

为式子中25×40以及25×3有结合的成分,而误认为是结合律。对

概念的混淆不清,必然会导致计算中的种种错误。

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于运算定律的思想方法在各学段的逐级渗透并

不太了解,未能做到知识内容的小步子迈进,使学生在这一方面的

经验积累不够丰富。如果再在新课教学时又掐头去尾,草草总结规

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训练学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上,单纯的

技能训练不仅让学生倍感无趣,而且也让这部分知识失去应有的意

义。

三、运算定律的教学建议

1. 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运算定律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修订后,强调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

要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而数学活动的

经验是探索新知的基础,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

根据运算定律在教材中编排的特点,教师应从低年级教学中给予逐

步渗透。例如,教学计算长方形周长时,便可做有机渗透。首先呈

现长方形(图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交流,一般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把4条边的

长度相加12+8+12+8;第二种,12×2+8×2;第三种,(12+8)×2

。在解释这几种方法的算理之后,教师可顺势提问:“这几种方法

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并用课件动态演示图1变成图2的过程,学生

直观看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相当于两个(12+8)的和,从而明确这

两个式子所求的都是长方形四条边长度之和,可以用等号连接,即

(12+8)×2=12×2+8×2。

在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乘法分

配律的思想方法是非常有价值的,其实就是学习乘法分配律的一次

经验积累。

2. 创设情境,基于现实背景建构模型。为了帮助学生探索发现运

算定律的规律,建构运算定律的数学模型,应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

,引导学生借助现实背景和已有知识经验,建构运算定律的模型。

现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首先呈现 “贴瓷砖”情境图(如上

图),并由此展开探索与发现的活动。接下来,让学生交流对瓷砖

块数的计算方法并予以解释,然后借助课件理解两种不同的计算算

理,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

最后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相等关系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举

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从算理上证明每组式子的相等

关系,发现规律的本质特点。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

并尝试用字母符号表示规律,感悟用符号表示的简洁性。

教师还可以相机告诉学生,其实乘法分配律我们早就在乘法计算时

使用过了。呈现下图,解释每一步的思考过程以及它运用到的规律

。说明如果把竖式的过程写成横式,可以表示为:

此时,学生认识到乘法分配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只不过今天才揭

开神秘的面纱。这一过程突出了数学本原,也沟通了数学知识前后

之间的联系。

这样在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等一

系列活动过程,学生就能主动建构运算定律的模型,为今后的学习

奠定基础。

3.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良好意识。课标实验教材在“运算

定律”内容的编写上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运算定律引出基于解决

问题的背景,突出了运算定律的发生发展过程;二是减少了“运算

定律”纯技能训练的内容,突出了应用“运算定律”灵活解决问题

的内容。

还有,对于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辨析困难,教学中应加

强对比训练,尤其是借助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分析算理,让学生真正

理解两条运算定律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思路,并在运用运算定

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良好的经验。

总之,运算定律的学习是学生数学思维从具体到抽象过程中的一次

飞跃。只有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设计出更加符合

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

数学思想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小学)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1.经历提出猜想、验证规律的探索与发现过程,通过类

比、说理、举例论证,总结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培养

学生的符号意识;2.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理解乘法分配

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欣赏数学运算的简洁美,

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下面的三个算式改变了形象。猜猜看,哪个算式和原来是一样的

?

根据学生回答连线。结合(13+9)+6与13+(9+6)、(9×25)×4

与9×(25×4)的相等关系,复习已经学过的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

合律,

2.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将18×4+12×4 与(18+12)×4连线。师

相机提问:这两个算式之间有关联吗?你们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

等号连接。板书:(18+12)×4 =18×4+12×4。

师:这个同学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不妨将它命名为“××猜想”

。接下来,我们循着这个线索继续探究运算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生动有趣,既复习了学过的旧

知,又提出了新的猜想。学生兴趣盎然投身于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

去。

二、探究

探究一:出示下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你会怎

样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不同解答方法:1.65×5+45×5;2.(65+45)×5。)

师:大家看方法一:65×5+45×5,谁来说明解题思路? 结合学生

的回答,教师及时用教具演示:65×5表示5件夹克衫的价钱,45×

5表示5条裤子的价钱。最后相加求出一共的价钱。

师:那么方法二(65+45)×5中,(65+45)求出的是什么?

师:“一套衣服”什么意思?你能用图在黑板上贴出来表示一套吗

?

(学生按要求如右图摆放。)

师:看图我明白了,那为什么还要用一套服装的价钱乘5?谁能继

续贴图,表示出整个算式的意义?

(结合图和算式,继续阐明算理:可以分别算出5件夹克衫和5条裤

子的价钱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再乘5。)

师:虽然这两个算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求什么?算出的结果怎样

?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65+45)×5=65×5+45×5,并让学生

读一读。

师:这个规律与课始发现的规律一样。两个相等的算式之间有没有

必然联系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自然生成了不同的解题思

路和算法。学具的摆放促进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补,为学生

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探究二:这是一块长方形菜地,在它的四周围上栅栏,要先求出它

的什么?怎样计算栅栏的长度?出示右图: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2+8×2;(12+8)×2。

师: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是如何推导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吗?为

什么可以用(12+8)×2来计算这个周长?

学生交流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图1变成图2。让学生直观理解图中

有两个(12+8),所以可以用(12+8)×2来计算它的周长。

板书:(12+8)×2 =12×2+8×2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通过公式推导过程的回放,沟通新旧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究三:对照黑板上相继板书的三个等式,提问:这些等式有什么

相同点吗?你还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板书学生举出的例子,并结合实例从算理上证明其中的相等关系。

师:这样的例子我们说得完吗?(在算式下面标注省略号)

师:你认为这个规律在我们学过的整数范围内一定成立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算理上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举例并验证探索出来的规律是否合理,从而

发现乘法分配律在所学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的思维也逐步

走向深刻。

探究四:请你用字母a、b、c表示这个规律,并解释。(学生思考

后交流,根据回答板书:a×(b+c)=a×b+a×c)

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两个数的和乘同一个数,

可以用和里的每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

师:看来,刚才“××同学的猜想”是很有道理的,数学上把这个

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说说看,你怎么理解“分配”这个词语?

让学生理解:将和里的每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的过程,就是分配

的过程。

师:这个规律反过来成立吗?请你举例证明。

结合学生的发现,板书:a×b+a×c=a×(b+c)

师:我们在乘法计算时就使用过乘法分配律,只不过今天才揭开神

秘的面纱。

逐步出示下图,解释竖式中每一步的思考过程以及它运用到的规律

。由此,学生认识到乘法分配律在竖式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结合乘法竖

式分析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突出了数学知识的本原,加深了学生的

理解和认识。

三、 运用

1.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式子填完整。

(1)(10+7) ×6=□×6+7×□

(2)8×(125+9)=□×125+□×9

(3)(□+□) ×□=3×8+8×7

2.下面的等式对吗?如果不对,怎样改才是正确的?为什么?

56×(19+28)=56×19+28( )

3.根据前面乘法算式中因数的特点,把式子补充完整,使这个算式

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34×28+□×□(例如可以补充:34×72)

(2)9×37+□×□

(3)12×40+□×□

【设计意图】通过逐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四、小结(略)

□责任编辑孙恭伟

E-mail:jxjymsdh@126.com

推荐访问:运算 定律 小学数学 教学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