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论大明宫与长安文化

| 浏览次数:

[摘要]当人们翻阅中华民族文明史时,发现一个最令国人兴奋与骄傲的朝代,那就是大唐帝国;若再翻阅唐朝最让人大开眼界的城池、街衢、宫殿文化史,那就是绵延发展了200多年之久的大明宫建筑。回首瞻望,周秦汉唐,龙脉贯通,于渭河畔、秦岭下,历代封建统治者有声有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活剧。相比之下,要数大唐盛世、长安大明宫城中发生的事最多,上演的剧目最为动人。对这座堪称“世界古都文化典范”的城市与古建筑群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将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文化史的编撰大有裨益。

[关键词]大明宫建筑;长安文化;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4-0020-07

随着党和政府倡导的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以及加快陕西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十三朝古都长安历史上众多的著名景点的发掘、恢复与利用,唐代大明宫的复现于世,已经是当前人民关心、专家热心、游客开心的文化大事。当中国“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日渐浮出水面,又伴随着向联合国大规模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动时,对唐代长安文化与大明宫历史的挖掘与阐释,自然而然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许多人通过《大明宫词》、《大明宫》等影视作品逐渐了解和认识了这座大唐帝国的王宫,但那都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虚拟化而成的艺术感性想象物。人们真正渴望的是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进入其气势恢宏的文化深处,对此座当年既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又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的全面解读。

一、厚重、悠长的长安历史文化

地处中国版图的中心地带,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一黄河中游,以及巍峨壮观的秦岭山脉以北的关中平原上,得天独厚有一座自古被称为“帝王之都”的历史古城,即陕西省省会一西安市,古代为中国13个封建王朝的首都,历代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长安。

因为大名鼎鼎的长安,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北方的黄土高原诞生了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东北方的中原地区为华夏先帝尧、舜、禹铸造的富庶之地;越秦岭之南、黄河之西则是广袤的各民族生殖繁衍活动天地,以此为轴心,向周边辐射,一直传递着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信息。

长安所在地之渭河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长达360公里,方圆3.4万平方公里,俗称“八百里秦川”。在此狭长的内陆平川上,地理位置平坦如砥,关隘林立,易守难攻。南、西、北三侧皆山脉环绕,东有黄河天险,周围仅有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金锁关等峡谷隘口与外界联系,故称“关中”。

长安古城位于关中平原中央,地处渭水之南、秦岭之北,依山傍水,披岭带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宋、元、明、清时期,全国中央集权统治虽然东移,但此地仍处于控扼西北、兼守西南、屏蔽中原的重要位置。

说起古代先民为何将长安定为首都选择之地,这自然需要查阅一些周、秦、汉、唐的古书典籍。如元代洛天骧在《类编长安志》卷1《总序》云:“长安,厥壤肥饶,四面险固,被山带河,外有洪河之险,西有汉中、巴、蜀,北有代马之利,所谓天府陆海之地也……自周、秦、历汉、唐、西魏、后周、隋、唐为帝都,以为奥区神皋之地,信乎。”“长安,古之都会也。自周、秦、汉、唐,魏已降。有国者多建邦于此。所以山川之形胜,宫室之佳胜,第宅之清胜,丘陵之名胜,为天下最。”

当我们考据夏商周时代的历史考古发现时,可知古代秦岭、关中地区确为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之地。如陕西宝鸡贾村问世的周成王时期的典文《何尊》中即有“宅兹中国”的字样,《尚书·梓材》中亦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之记载。西周古文中称关中、伊洛平原为“中土”,所谓“宅天地之中”。《说文·华部》称此地兴起的“华”、“夏”族为“中国之人”。《尚书正义》一书释“华夏”一词为:“冕服华章日华,大国日夏。”

周指称古部族名和朝代名,言及周族始祖后稷,原居邰(今陕西武功),传到周族领袖公刘时,率族人迁到(今陕西彬县东北);又至周太王古公直父,因戎、狄族的威逼,携众迁徙至岐山下的周(今陕西岐山北),建筑城郭家室,设立官府吏治,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周族日渐强盛。

商末周族领袖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攻灭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邗(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在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建立国都。至其子周武王联合诸族,率众东征,经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战,取得大胜,遂灭商,正式建立西周王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即以后汉唐时期的长安。在此期间,武王以其雄才大略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分封诸侯,发展生产,促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中华诸多民族文明程度不断加强。

涉及长年被历史风雨浸泡的长安古都,就必然需要梳理其行政区域在历代的沿革变故情况。据《辞海·历史地理》提供的有关“长安”的学术信息:“长安:我国古都之一。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此后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定都于此。东汉、三国魏、五代唐皆以此为陪都。西汉绿林、赤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建都于此。”

再结合有关西安的文字介绍:“西安:府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置。治所在长安、咸宁(今陕西西安市),辖区相当今陕西彬县、周至以东,铜川市、韩城以南,镇安、山阳、商南以北。清朝版图缩小,相当今周至、铜川市、渭南、宁陕问地。1913年废。明清时为陕西省省会。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建为西京。汉唐时为区分两京,时称其为西京。”我们可大致梳理出此座世界历史名城历史变化的发展脉络。

根据学者考证和统计,古代长安应该经历13个朝代,然《辞海》仅确认了11个,并且其称谓、时间有出入。故补而言之,《西安旅游十大景》记载:“历史上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曾在此建都。此外,汉末绿林赤眉起义、唐末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也曾在此建立过农民政权。前后历时有1100年,是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陕西名胜古迹》记载:“‘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大夏、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都曾建都在这里,历时1087年。”

上述两者不同的是“东汉(末年)”与“大夏”(赫连勃勃)政权在长安的建都情况。据有关史书记载,赫连勃勃字屈孑,为匈奴族铁弗部。是十六国时期夏的建立者,公元407~425年在位。

初属后秦姚兴,弘始九年(407)拥兵自立。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号龙舁。凤翔元年(413)筑都城,名为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东晋灭后秦时,他乘刘裕还军留子义真,攻占关中。在长安称帝,改年号昌武,继改真兴。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他于418年乘虚夺取长安,即帝位。431年,为吐谷浑所灭。

自东晋灭亡到隋统一中国(420~589)的170年间,中国历史一直处于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此阶段在关中平原叱咤风云、建立国家政权的有北周(557~581)、隋(581~618)。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北周。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

公元518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开皇三年(583),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后灭南朝陈,统一全国。疆域东、南到大海。西到今新疆东部,西南至今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北到大漠,东北至辽河。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乘农民大起义之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灭。

秦汉时期,长安已是中华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心目中。大一统的民族团结、和睦的思想由来已久,并深入人心。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颜渊》中就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后来荀子于《荀子`正论》中发挥此观念,大力倡导“天下为一”。汉唐时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长安已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西汉时城内有专为外人而设的居住区,唐侨居的外人。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大食,多时数以万计。故城有二:汉城筑于惠帝时,在今西安市西北,周围25公里;隋城筑于文帝时,号大兴城,包括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一带,周围30公里。唐末天祐元年(904)迁都洛阳后,因城中民房大半被拆毁,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

唐太宗《帝京篇》云:“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瞢遥接汉,飞观迥凌虚。日月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可能因为“长安”之名吉祥、富贵。又因西汉、隋、唐著名王朝皆建都于此,名声兴隆,如日中天,故唐以后一些朝代仍常通称其国都为长安。唐李白《金陵》诗曰:“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晋朝南渡后以健康(今南京市)为国都,健康古称金陵,故李白称金陵为长安。

隋唐太平盛世时期,长安繁华富庶,在当时世界堪称为最大的国际都市之一。华夷、汉胡一家已形成社会共举的事实。唐太宗公开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此时,王廷通过宣慰、安抚、侍子、赏赐、封爵、和亲等方式来加强与四夷之间的友善关系,来推行、继承和发展自先秦以来的公正、开明的民族政策。特别是盛唐时期,为了向世人昭示东方帝国的崛起、强盛与辉煌,宫廷王室倾全国之力,大兴土木,陆续修筑的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皇家宫廷建筑即为忠实的历史见证。

二、气势恢弘的大明宫建筑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又有人说“建筑是流动的艺术”,这都证实了建筑在人类自然与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位。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其大著《中国建筑史》“代序”中阐述:“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熔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他在“绪论”中又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隋唐建筑特色之成就:“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唐为中国艺术之全盛及成熟时期……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为大观。”

隋、唐两代都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三部分组成:皇城是朝廷各个衙署的集中办公区,外郭是一般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宫城则是皇帝日常寝居的场所,又称“大内”。在唐长安城内,曾先后建有三座宫城: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即所谓“三大内”。

唐长安“三大内”中最早兴建的是在隋大兴城基础上修缮扩建的太极宫,后更名为太极殿。其中著名的配套宫殿有甘露殿、两仪殿。另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凌烟阁,这里因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诏命著名画师阎立本绘制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等24位开国功臣画像,皇帝亲自题词而扬名。唐太宗于贞观八年(634)在太极殿北部龙首原高坡修建消暑离宫——永安宫,后由唐高宗扩建并改名为大明宫,且与太极宫齐名为“西内”与“东内”。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在隆庆坊建成兴庆宫,因在大明宫和太极官南面。故被称为“南内”。

大明官是唐代长安城禁苑,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建于贞观八年(634),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662),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官执政。乾宁三年(896),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约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4倍。全宫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200余年。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公里,南北2.5公里,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风门,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风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规模宏大,雄伟壮丽。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朝末年,黄巢也曾在这里想满足“他年我若为青帝”的心愿。然而在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乾宁三年(896)被烧毁。历经数年,其宫殿遗迹不存,成为一片废墟。

自解放初期。考古工作组在西安北部发现唐大明宫遗址。后陆续发掘出大量有价值的历史文物,直至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此建筑胜地的全面恢复重建。一座海市蜃楼般的皇家园林超大建筑群即将呈现在人们面前。根据陆续公布的发掘报告可知:其一,大明宫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苑区。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约是故宫太和殿的3倍。其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建筑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

宫的主要建筑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人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的空间变化,形成皇朝所需的威严气势。其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3倍。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建筑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相比历代,唐代建筑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10余米,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当时高度发达的文化、技术。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仅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用较小的材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可见技艺已相当纯熟。

若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即感知大唐成熟的建筑文化内涵,以及在此偌大的空间进行的艺术活动,则需要借助于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与学人著述。诸如张铭铭主编《长安史话·魏晋南北朝隋唐》考述:大明宫建有五门,南中门名“丹凤门”,东有“望仙、延政二门,西有建福、兴安二门”,“丹风门外有百官待漏院,是来上朝的大臣们在门外等候休息的地方。丹风门内留下了一片长588米、宽大735米的空地。作为与太极宫承天门外横街相类似的宫廷广场。向北过了这个广场,是一座雄伟的大殿,这就是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由于含元殿巍然高出平地许多,从前面的广场登临殿上就要修建很长一段台阶。长长的台阶,犹如下垂的龙尾,唐朝人就把这种台阶叫作‘龙尾道’。大明宫含元殿与太极宫承天门门楼的作用基本是一样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诗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句子。写的就是皇帝登临含元殿,接受万国朝贡使者群拜的情景”。

含元殿是与丹凤门互相配合举行外朝大朝会的地方。唐代诗人李华在《含元殿赋》中描绘:“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捧帝座于三辰,冲天街于九达。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儿萃云末。”由此可感知当年众星捧月、万笏朝拜大唐天子的壮美历史画面。武复兴著《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则形象评述:“含元殿将天子宝座高捧于日月星之间,面对着京城长安四通八达的道路。近看,它高扬着龙头而张着凤凰般的翅膀;远望,它高耸在树梢上的云雾中。”

李少林主编《中国建筑史》“隋唐时期的建筑”一章浓墨重彩介绍到长安城的建筑典范大明宫及其含元殿:“公元634年开始建造的大明宫位于长安城的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宫城平面成不规则的长方形。宫内的宫殿以轴线南端的外朝最为宏丽,有南北纵列的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除了这三组宫殿外,又在其左右两侧建造对称的若干座殿阁楼台。后部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和优宴的内廷。宫的北部低洼地形开凿太液池。池中建蓬莱山,池周布置回廊和楼阁亭台,成为大明宫内的园林区。”“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殿基高于坡下15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殿宽11间,其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左右两侧稍前处,又建翔鸾、栖凤两阁。由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如在霄汉’,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

至于钩沉大唐王朝在大明宫组织的绚丽多姿的宫廷礼仪乐舞活动,专家学者则将目光投向麟德殿的华丽舞台建筑,此殿“有很好的舞台或场地,因而曾多次在这里组织演出。如乾元元年(758年)三月,肃宗为检查皇家乐工新制的钟磬发声是否准确,‘临三殿亲观考击’。此‘三殿’即指麟德殿。又贞元十四年(798年)二月,德宗自制中和舞,让皇家歌舞伎十余人在麟德殿演出,‘会百寮观新乐府诗’”。

李少林主编《中国建筑史》介绍得更为具体:“大明宫的另一组华丽的宫殿——麟德殿是唐朝皇帝饮宴群臣、观看杂技舞乐和作佛事的地点。这殿位于大明宫西北部的高地上。底层面积合计达5000平方米。由四座殿堂(其中两座是楼)前后紧密串联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殿堂。面宽11间,进深17间,面积约等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3倍。在主体建筑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殿上层相通。据推测,在全组建筑四周可能有廊庑围成庭院。麟德殿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组合到一起,以东西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丰富。”

根据宋敏求撰《长安志》记载:“玄宗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帝自为法曲俗乐以教官人,号皇帝梨园弟子。”据武复兴著《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考证:…蓬莱宫’即大明宫,唐代梨园应在大明宫附近。玄宗通晓音乐,能自制曲谱,相传他曾‘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新唐书·礼乐志》)这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件盛事,以致后人因此而称戏班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耿占军、杨文秀著《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记载:“大明宫中的永乐殿为唐穆宗(820~824年在位)所置,是他与后妃公主们的宴乐之所。而大明宫西北隅的九仙门内还有斗鸡楼,诸如此类,均应属于皇室在不同时期进行宴集和观赏乐舞百戏的场所。”正是上述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与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才烘托得唐代大明宫气势恢宏、万古流芳。

三、世界古都的文化典范

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东方的开罗,西方的雅典、罗马等屈指可数的几座城池可与中国汉唐的长安相媲美。而古代长安主要靠着阿房宫、大唐芙蓉园、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等远扬美名。大明宫内除了上述诸建筑之外,还附有若干官署,如含元殿与宣政殿之间,左、右置中书、门下二省与弘文馆、史馆,麟德殿西南的翰林院等,从而形成一座融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多重社会功能的世界古都的建筑文化典范。

梁思成所著《中国建筑史》对大明宫的建筑功能和审美风格有精彩评点:“大明宫在禁苑之东南部,其西南角与宫城之东北角相接。宫正南丹风门内含元殿,即龙首山之东趾也。‘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殿陛上高于平地四十余尺,南去丹风门四百步。’(《两京记》)‘元正冬至于此听朝也。夹殿两阁,左日翔鸾阁,右日栖凤阁,与殿飞廊相接。’(《唐六典》)在含元殿南北中线上,更北为宣政殿,紫宸门及紫宸殿,蓬莱殿等,最北即宫墙北面之玄武门也。宫内西北部有麟德殿,三面,形制特殊,南有阁,东西皆有楼,各有障日阁,玄宗与诸王近内臣宴会多在此殿。宫中又有太液池,有山林之胜焉。”

还需要关注的是,唐代大明宫与有长安古城向西延伸出去的丝绸之路之间的密切联系。始自西汉、盛于大唐的丝绸之路文化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物,是建于古代亚、非、欧洲广大人民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文化形态。根据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考证,继而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明确证实,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导源于被称之为“赛里斯”。即“蚕丝产地”的中国,起点是华夏民族发祥之地中原的长安,然后以各条陆路与海路而紧密联系着世界东西方主要国家与地区。

丝绸之路中的陆路丝绸之路当数“沙漠之路”开拓历史最久远、路途最为漫长。这条传统的国际通道由中国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而绕行塔里木盆地两侧,结集于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然后西行阿姆河,路经马里达地中海东岸,再辗转欧洲与非洲各地。沙漠丝绸之路习惯上被中国学者称之为西域南道和北道。这两条通道经由敦煌分开而各奔南北,整个路线在现在新疆境内不尽相同。南道从阳关出发。经罗布泊、和田与莎车等地,北道从玉门关出发,经哈密、吐鲁番与库车诸地,最后均汇聚在喀什噶尔古城,继而翻越帕米尔高原逶迤西行,逐步联结波斯、希腊、罗马与埃及等地。

高原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先是跨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然后由拉萨经尼泊尔进人印度。唐朝时期,西藏被称之为“吐蕃”,故高原丝绸之路亦被称为“唐蕃古道”,此路借助于佛教文化载体,使得西藏吐蕃戏剧与印度古典梵剧相互影响,得以形成实质性的文学艺术交流。

草原丝绸之路自河西走廊沿天山北麓向西方蜿蜒,先后经巴里坤、吉木萨尔、伊犁,乃至中亚的楚河流域之托克玛克以及黑海诸地。这条为史学界曾经忽略的古代交通命脉。在历史上孕育了极富原始风貌与色彩的草原戏剧文化。

森林丝绸之路亦称“滇缅古道”。此路沿蜀道进四川,越大理、永平、保山、腾冲、景宏等地,然后穿越滇西南原始森林进人缅甸、泰国与印度诸地,使中国传统戏剧与东南亚诸国戏剧文化发生广泛而持久的联系。

海上丝绸之路是因宋、元时期陆路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日趋萧条之时而逐步得以兴盛。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沿海的重要港口如泉州、澳门、宁波和广州为起点,北通朝鲜、日本,南下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然后西绕印度、斯里兰卡,远涉阿拉伯诸国,从而将丝绸之路沿途的佛教、祆教、摩尼教与伊斯兰教戏剧文化联结在一起,相互得以广泛交融与促进。

上述五条丝绸之路恰似博大的经济、文化磁场,编织与网罗着无与伦比的人类生存空间。强有力地吸附着亚、非、欧洲操各种语言文字的不同肤色的民族,并依托各自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民族习俗、审美情趣。中外各族人民与文学艺术家以天才的文笔编创出迥然不同的各国、各民族喜闻乐见的丝绸之路文化。

丝绸之路沿途的古代先祖在聚众祭祀礼仪活动中,总是从天地日月、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和飞禽走兽中摹拟其形、摄取其神、采撷其音。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戏剧表演艺术,以此来宣泄人们情绪流动之快感,弘扬先民狩猎、征战之雄伟气概,促进社会群体相濡以沫与精诚团结。

丝绸之路文化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与感染力,之所以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久演不衰,完全是因为它集中华民族各种文学艺术之特长,尤其是吸纳了以汉唐文化为中心的十三朝古都博大精深的长安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特殊的造型与表演艺术形式,从而将“美”的社会性与形象性提炼、概括到高度和谐统一的境地,创造出一种更集中、更强烈、更能感染人的艺术美。它充分刻画了人们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思想与情感,并成为人类心灵物态化的文化凝聚物。从而显示出独特的社会功能与艺术审美价值。故此才在丝绸之路复合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笔者在新出版的《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一书“后记”中写过一段话:“美丽飘逸的丝绸之路,宛如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金桥,将神秘的东方与西方各国、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架设这座彩色桥梁的人们,不是神灵鬼怪。而是横亘欧、亚、非洲的丝绸之路沿途的无数聪明、智慧的各国、各族人民。”应该指出的是,汉唐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还有深受长安文化、大明官艺术泽被的丝绸之路沿途的各国人民,随着中外文化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传统史料予以证实,更加崭新的文化概念渗透于长安大明宫文化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

推荐访问:长安 大明宫 文化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