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长轩岭镇规划说明书

| 浏览次数:

 第一部分

 黄陂区长轩岭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

 镇域现状特点分析 一、镇域地理位置 长轩岭镇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濒临滠水河,南距黄陂区 22km,距武汉市 40km。长轩岭镇是黄陂区北部“武汉后花园”木兰生态旅游区的中心镇。该镇东临木兰山、木兰乡,西接李集镇和孝感市,南邻罗汉街及研子镇,北与姚家集、蔡店乡接壤,处于黄陂北部片区的中心地带。省道黄土路南北向贯通全镇,北至河口,南至黄陂。长轩岭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条件优越。

 二、镇域历史沿革 长轩岭镇在明代起设驿铺,自木兰山佛、道教闻名后,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商业日渐繁盛。

 抗日战争前,长轩岭镇为黄陂县北部商业重镇。每年农历八月至次年四月,前往木兰山朝山进香者从川、湘、浙、赣、豫、皖诸省及湖北各地云集于此。解放后,长轩岭镇为区、社、镇党政机关驻地,省道黄土公路由此经过。因木兰山佛教活动减少,长轩岭镇商业不如昔日繁盛,但仍为当地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1990 年代末与石门乡合并,成为面积广阔、人口较多的中心城镇。

 三、镇域自然条件 1.地貌 长轩岭镇地处武汉北郊,是鄂东北低山丘陵地区,属背斜性断层;北部多低山,为大别山南麓余脉,主要有木兰山、矿山、羊角山、石门山、魏家寨等山脉,海拔高程 50—150m,地质构造属淮阳山字形前弧西翼的内弧部位,基底构造的特征是褶皱开阔。总的地貌起伏不大,沟垫宽浅,谷地平坦。

 2.气候 长轩岭镇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而且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较大差异。长轩岭镇年平均气温 15.6—16.0C°;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1800—19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 244—250 天;年平均降水量 1150 一1175mm,4~9 月为 85~900mm,年暴雨 3.9—4.2 次。常年风向以北北东向风最多,频率为 17%;北风次之,频率为 15%;偏西风最少,频率为 2%。春季多寒潮、大风,偶有龙卷风;夏季多雷雨、大风。长轩岭镇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水灾。解放前,旱灾平均 4 年 1 遇。

 解放后至 1985 年,旱灾 16 次,多发生于夏、秋两季。

 四、镇域自然资源 1. 耕地资源 全镇拥有耕地面积 3.56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1.23%。其中,水田 3.18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89.33%;旱地 0.38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10.67%。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水稻、油菜、小麦、花生、蔬菜瓜果、芝麻、蚕豌豆、甘蔗等。

 2. 水资源 全镇有水域面积 30km2 (占总面积的 14.19%),主要为滠水河,以及太阳湖、月亮湖、星光湖三大湖区和 16 座大小水库。其中,全镇实际可养殖水面为 6499 亩,主要生产虾蟹鱼类及莲藕。

 3. 林地资源 全镇林地面积为 20.71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65.30%。2003年造林面积 10703 亩(按主要林种用途分为用材林 5131 亩,经济林 5572 亩),主要品种有板栗、甜柿、茶叶、花卉苗木等。

 4.旅游资源 长轩岭镇境内有太阳湖、月光湖、星星湖、素山寺森林公园、木兰天池等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及作为木兰风景旅游区中心服务镇的旅游区位优势。

 ⑴木兰生态旅游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的木兰生态旅

 游区,总面积 947 km2 ,距武汉市区中心约 50km。区域内名胜景点众多,独具木兰人文特色。2001 年黄陂区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旅游区,木兰生态旅游区被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发展项目。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群落,极具持续发展潜力。

  其基本格局为三大主题游览区、二大功能服务区、十三个景群区、八条旅游线路。三大主题游览区即:北部石景地貌风光区、西部森林峡谷景观区、东部历史人文景观区;两大功能区即:长轩岭镇中心服务区、木兰湖会务服务区;十三大景群即:木兰山景群、木兰湖景群、木兰川景群、竹林寺景群、天池景群、素山寺景群、铁寨景群、木兰故居景群、通天湖景群、姚家山景群、太阳湖景群、月亮湖景群、星星湖景群;八条旅游线路即:木兰山宗教名胜游、木兰湖水域风光游、木兰川民俗风情游、素山寺森林越野游、竹林寺--天池山林风光游、铁寨山石地貌风光游、青少年素质教育特色游、木兰山湖川循环游。

 ⑵素山寺森林公园:位于木兰生态旅游区西区的长轩岭镇境内,是整个木兰生态旅游区中森林景观的精华。公园面积1600 hm2 ,距武汉市中心城区 82km。境内群峰竞秀,沟壑纵横,拥有大片的松、杉、栎、竹、枫林,还有山楂、核桃及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水松等珍贵林木,森林覆盖率 98%。

 这里树木参天,浓荫蔽日,被喻为武汉的“神龙架”。

 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类达 1560 多种,动物类达 120 多种。其中成片的枫树林、古木林、竹林都是武汉地区独之仅有的,被誉为“武汉的自然植物宝库”。

 ⑶木兰天池:位于黄陂区北部的石门山,距武汉市中心仅55km,距天河机场仅 45km。整个景区占地面积 4800 亩,分为风景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其主峰海拔 520.6m,属大别山南麓一峰脉,这里沟壑纵横,林木茂盛,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呈现一种山水交融的湿地生态。景区年平均气温介于 15-22℃之间,七月份平均气温 25.8℃,年降水量 2000mm 左右。

 木兰天池主要游览景区有:小天池、大峡谷、龙马石、野马沟、道士冲、大天池、王家寨、天梯。景区娱乐项目有:天池滑道、滑草场、水上飞索、游船、垂钓、露营、篝火晚会、攀岩、自娱自乐、舞厅。

 ⑷太阳湖生态景区、月亮湖生态景区等正在开发中。

 5.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1)现状人口:2003 年末全镇在籍人口为 54000 人,其中城镇人口 13000 人,城镇化率为 24%。

 (2)人口分布状况:镇域内人口分布不均,呈现出中部密度较高、边缘地区密度较低的格局。

 (3)人口发展状况:自 1974 年起,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目前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左

 右。

 (4)人口构成:人口民族构成中,基本为汉族;2003 年从业人员为 23104 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居多。

 (5)人口特点 ①文化程度较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素质和人才的需要; ②非农产业人口比例偏低,因此城镇化水平较低; ③具有较多的流动人口; ④第三产业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五、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长轩岭镇紧紧围绕“武汉市旅游大镇、武汉市小城镇建设明星镇、黄陂区北部文化经济重镇”这一目标,近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速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呈现欣欣向荣的势头。2003 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2.46 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1.01 亿元、农业产值 1.45 万元,人均纯收入 2240 元。镇域已形成采矿业为主导产业、农林特产业为基础产业、旅游产业为后发产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

 1.第一产业概况

 长轩岭镇近年来在巩固传统种植业和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果林业和养殖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长轩岭镇山饶水肥土多,光、热、水资源充足,农业生产悠久,农产品主要有粮、油、林、果、茶等。同时全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基地,至 2003 年底全镇已开发油茶示范基地 15000亩,栽植、播种油茶 5000 亩和 8000 亩、板栗面积 35000 亩、花卉苗木基地 4500 亩、栽育花卉苗木 1800 多万株、茶叶 2000亩、葛根 3200 亩。

 2.第二产业概况 长轩岭镇办工业位于竹屋和大岗村一带,主要为矿石开采业和河沙开采业等。

 3.第三产业概况 全镇已形成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长轩岭镇旅游资源丰富,素山寺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再加上近年来成功开发的木兰天池生态旅游区,已形成较好的旅游基础。同时,该镇还在积极开发太阳湖、月亮湖、星光湖等三大湖区生态旅游业。作为木兰生态风景区的中心镇,长轩岭镇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蒸蒸日上。

 镇内商贸历史悠久、经济较繁荣,中心镇区及石门等地商业贸易已形成规模,成为辐射与服务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和旅

 游服务中心。

 六、镇域基础服务设施现状 1.交通运输设施

 镇域对外交通有省道二级公路黄土路,从镇域中部南北向贯穿而过,是本镇与武汉市、黄陂区及其它乡镇联系的主要道路,另有长塔路、鄢竹路、石张路形成了长轩岭镇域内、外联系的道路网络,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电力电讯设施 长轩岭镇 2003 年农村用电量 356 万度。镇区有 1 个变电站,即长轩岭镇 110kV 变电站,镇域电力主要由此变电站供应,石门村及其它部分村由姚集变电站供电。

 镇域村村通电话,交换机容量 1.5 万门,实际装机 8000部,移动电话覆盖全镇,邮政支局和电信支局设在镇区横马路附近。

 3.供水设施 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较低,通自来水的村只有 4 个(即镇区的东风村、狮子山村、长轩岭村、短岭村),其余村庄居民依靠自掘井取水。镇区有一座水厂,以滠水河为水源,在滠水河中设有两口沉井,日产量为 2000 吨。

 4 . 文教卫科研设施

 (1)教育:长轩岭镇现有中小学 24 所,其中中学 4 所、小学 17 所、初小及教学点 3 个。在校学生 6764 人。现有小学预计合并并保留 10 所即长轩岭中心小学、石门小学、塘上小学、中分小学、红根小学杨河小学、短岭小学,另外设立三个片中心小学即新生小学、十松片中心小学、仙河片中心小学。

 (2)文化娱乐设施:镇区有文化站一个。

 (3)广播电视:镇区有有线广播站一所。

 (4)医疗、福利院:长轩岭镇有卫生院一所和福利院一所,为近年新修,建筑质量较好,石门有卫生分院一所。

 5.旅游服务设施 长轩岭镇旅游饮食服务业主要围绕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天池、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展开。目前长轩岭镇已建成长 1km 的明清建筑风格餐饮一条街,有餐饮业二十多家,另有六十多家餐饮分布于各景区周边,其中石门村、木兰天池农家饭别具特色、远近闻名,深受游客欢迎。

 6.消防、防洪工程设施 镇域暂无消防站,靠黄陂区救援。长轩岭镇滠水河为季节型河流,故无防洪设施。

 第二章

 镇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1.遵照国家提出的“实施三大战略和完成两个转变”(即科教兴镇、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完成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方针。

 2.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

 3.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有产业及资源优势,以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业、新技术产业为突出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资本积累,实现产业规模化,提高经济效益。

 4.强化中心镇,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加快文化事业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长轩岭镇的战略目标为:

 1.扩大城镇规模,建成旅游休闲城镇。

 2.建成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

 3.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独具特色,

 共同富裕、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的新型城镇。

 4.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不低于 30%,镇财政收入年递增 15%以上,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镇区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10%,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5‰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 80%左右。

 三、镇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镇域现有产业结构特征,即传统产业改造速度慢,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等问题,规划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壮大中心镇产业结构,从而推进全镇城镇化进程。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并调整结构,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2)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培育新的工业生长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各类市场,突出旅游服务餐饮行业。

 (3)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演进为“三、二、一”。

 2.产业布局优化 镇域新的产业布局不仅要发挥现有产业优势,而且要有较大的外向经济度,推进全镇工业化进程。目前镇域工业未形成

 规模效应,有待进一步开发,产业布局应加以优化。

 (1)产业布局优化的总体格局为在不断推进产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为基础的,以旅游、娱乐、休闲、度假、餐饮等服务为领航的,以电子业、服装纺织业、纪念品加工为主导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有整体优势的产业格局。

 (2)突出镇区产业集中发展,实现产业集中布局,尽快形成以镇区为核心的组织功能。

 (3)尽快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小区如工业专业区、商贸区、旅游区等,从而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

 第三章

  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镇域人口发展预测 1.镇域人口现状分析 2003 年末全镇在籍人口为 54000 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000 人,城镇化率为 24%;建成区的人口总数为 11000 人。自 1974 年起,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目前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左右。

 2.镇域总人口预测 经分析镇域历年人口变化因素主要为机械增长,2010 年人口增长率指标为 8‰,机械增长人口约 7000 人;2020 年自

 然增长率指标控制在 5‰,机械增长人口按 14000 人计,则镇域人口规模为:近期(2010)年总人口为 61000 人,远期(2020)年总人口约 75000 人。

 3.镇域各基层村人口预测 镇域基层村历年人口变化因素主要为自然增长,近期综合增长指标为 8‰,远期综合增长指标控制在 5‰,石门、十松村、官田村、塘上村、韩畈村和张都桥村六个中心村人口应适当考虑流动人口因素,则中心村人口规模为 800~2000 人、基层村人口规模为 500~800 人。

 4.镇区总人口预测 目前镇区常住人口为 11000 人左右。随着城镇的建设发展,城镇建成区范围必定扩大。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镇区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将有所增长。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建标 1993 —732 号)第 2.2.1 条规定,镇区总人口的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Q=Q 0 (1+K) N +P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 0 ——现状数总人口(人); K——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人); P——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近期(2005~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按 8‰计算,机械增长人口约 7000 人,则镇区 2010 年的人口规模为:

 Q 2010 =11000(1+8 ‰ ) 5 +7000=11447+7000=18447( 人 ) ≈18000(人)

 远期(2011~202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按 5‰计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区的建成及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各类服务业及旅游业必将得到大力发展,镇区机械增长人口及流动人口必将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因此 2020 年机械增长人口按14000 人计,则镇区 2020 年的人口规模为:

 Q 2020 =18447(1+5‰) 10 +14000=19390+14000=33000(人)

 二、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3 年末全镇在籍人口为 54000 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000 人,城镇化水平为 24%;由于镇区内无论是农业人口或是非农业人口,均同等使用各项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因此本规划在预测城镇化水平时,镇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均按镇区居住人口计。同时,考虑到依托木兰生态旅游区、长轩岭镇超常规发展的必然,2010 年镇域城镇化水平为 55%,2020 年城镇化水平为 80%。

 第四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 村镇体系规划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1 . 规划目的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目的是针对镇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空间组织格局、村镇布局特点,建立合理的村镇体系,明确地域职能分工,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综合与协调发展,并突出村镇体系整体效益(即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从而避免区域分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2.规划原则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为:

 (1)以镇区为核心、中心村为依托,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2)在村镇普遍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镇区及中心村,从而形成规模有序的村镇体系格局。

 (3)根据各村发展的特殊性,寻求推动各村自身发展的新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村镇片区。

 二、镇域乡村居民点规划 1.强化中心镇:人口达到 3.3 万人,将羊角山村、黄土园村的部分用地并入中心镇区范围。

 2.加强石门、十松村、官田村、塘上村、韩畈村和张都桥

 村六个中心村的建设,其规模控制在 800~2000 人。

 3.控制羊角山村、平港村等基层村的用地,原则上不开发新用地,引导人口向中心镇区及中心村转移,规划期末人口规模控制在 500~800 人。

 4.长轩岭镇域村镇规模结构 (1)一级:中心镇人口规模 3.3 万人。

 (2)二级:中心村人口规模 800~2000 人。

 (3)三级:基层村人口规模 500~800 人。

 第五章 镇域各项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规划

 一、镇域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镇域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搞好城镇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事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二、镇域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1.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鼓励科技人员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领

 办、创办各类科技企业;设立科技奖励基金,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增加对科技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主体科技投资机制,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服务机构及各种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普及配套使用技术,如农业要推广、普及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层次加工,实现种养加一条龙、技工贸一体化的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工业要推广以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再生利用水平的工业深层次利用技术体系。

 3.加强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实用技术教育、在职教育、扫除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各类继续专业人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三、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1.严格控制镇域内污染企业数量,加强环保意识,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实现环境与人口、社会、经济的和谐统一。

 2.严禁审批高耗能、高耗水、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对工业污染物及废物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积极推广有效的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技术,控制工业污染排放量。

 3.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近期镇域地表水达二类标准、大气环境达二类质量标准。

 4.健全环保、监测、管理机构,发挥监督、执法指导作用,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镇域社会保障设施规划 1.目前镇域各村医疗设施缺乏,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应加强各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村镇卫生健康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争取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检查率达到 100%;提高现有卫生院技术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扩大规模,增加床位数至 40 个;在各中心村设医疗站,服务到村和户。

 2.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文化和公共福利设施建设,加强各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开展多种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在中心村及规模较大的基层村设立文化站及老年人活动中心。

 3.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村镇失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标准有别、运作协调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依托安置、社会互助制度,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承担的资金筹措机制,坚持物质保障与服务保障并举、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运营机制。

 4.建立机构完整、职能健全的财源建设保障体制,按照分税制要求,建立完整统一的预决算制度和镇一级财政;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在镇域派出延伸机构,开展金融服务业。

 五、镇域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为加强各种服务设施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旅游服务机

 制,建成木兰风景旅游区中心服务镇。

 2.对各种旅游服务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满足各种游客的不同需求。

 3.对素山寺森林公园的开发与保护要进行详细规划。

 4.注重旅游服务设施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第六章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一、镇域公路交通发展规划 1.目前镇域村镇公路网系统不完善,现有公路等级较低,本规划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充分利用现状道路,提高道路等级,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网系统。

 2.加快改线建设省道黄土路,原省道作为镇区的主干道,同时加强中心镇与中心村以及各基层村之间的道路交通联系,提高道路等级,改善路面结构。

 3.镇域内部公路分级布置,按照其性质和功能,分三级布置:

 (1)一级路:新黄土路(省道),红线宽 30m,路面宽 24m,两边各控制 3m 绿化带。

  建设大道(原省道),路面宽 24m,这是镇域南北向的主要通道 (2)二级路:路宽 15m。由镇区通向各中心村、基层村的道路,道路红线宽 9~12m。

 (3)三级路:路宽 7~9m,主要由二级路通向一、二级路到达不了的基层村。

 一、二级路由镇区辐射,形成放射状路网结构。以上三级路要逐步修建和完善,争取做到村村可通汽车,各村之间能方便联系。

 二、镇域电力电讯规划 1. 镇域电力网规划 完善长轩岭镇 110KV 变电站,加强与其他变电站的联系本利用原有电力网络和新建的供电网形成一个完整的满足城镇发展需要的供电体系。个别容量偏小或布局不合理的变压器可作适当调整,以满足农民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的要求。供电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

 2. 邮电通讯规划 邮电通信是衡量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依赖程度将加大。因此,在邮政方面应积极开拓新业务,提高邮运能力,加快邮件传递速度,为全镇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在中心村增加设邮政营业点。在电信方面,要大力发展电话网络,迅速提高电话普及率。现拟在建设大道沿线铺设架空多线光缆,新增两个终端接入口,扩容2000 门,装机容量达 10000 门,最终实现装机容量 20000 门。扩大移动电话网覆盖范围,逐步实现“三网进户”。

 3. 广播电视规划

 规划镇域有线电视的普及率要达到 95%。规划镇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近期 80%,远期达 95%。镇域结合广播电视工作用房的建设,完善提高广播电视设备,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播。

 三、镇域给水、排水、防洪规划 1.目前镇域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自来水的普及率很低。现有水厂设在镇区中心,水厂规模为 2000 吨/日。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将大幅增加。因此,必须提高供水量,加大供水能力,规划期末水厂规模为 3.6 万吨/日,以满足镇区及镇域生产、生活需要。

 2.目前镇域村庄大多实行明沟排水,排水系统不完善,从长远看不能适应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适应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每个村庄应结合其具体情况,统一规划给水、排水、雨水系统。

 3.镇域现有水系——滠水河主要起溢洪、泄洪功能。但部分河堤损坏,对防洪不利。因此,应疏浚河道,加固岸堤,部分河段应修正河流走向。

 4.对现有河道、水渠进行绿化,把绿化造林与防洪抗旱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旅游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的综合效益功能。

 第二部分

 长轩岭镇镇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

 镇区概况 一、镇区现状特征概况 1.地理位置 长轩岭镇区位于镇域中南部地区,镇区北起短岭村,南至陈家小湾,西起张家田,东至滠水河。省道黄土路从镇区穿过,并紧邻滠水河,因此区位条件及交通条件较为优越。

 2.镇区行政区划 镇区辖四个行政村即短岭村、狮子山村、长岭村、东风村,镇政府设在长岭村。近年来,随着木兰山风景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镇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镇区建设已突破区划界线,向两翼发展。现状建成区面积已达 1.23km2 。

 3.长轩岭镇旅游资源丰富,素山寺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再加上近年来成功开发的木兰天池生态旅游区,已形成较好的旅游基础;同时,还在积极开发太阳湖、月亮湖、星光湖等三大湖区生态旅游业。而作为木兰生态风景区的中心镇,其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蒸蒸日上。

 镇内商贸历史悠久、经济较繁荣,中心镇区及石门等地商业贸易已形成规模,成为辐射、服务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4. 地形地貌 镇区西面有 50-150m 高程的山体、丘陵,东部有滠水河由北至南流入长江,中部为缓丘与平地。镇区整个地势呈西北、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之势。

 二、镇区建设现状 1.现状用地组成及规模:

 镇区建成区主要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库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地、水域等组成。建成区南北长 2.03km,东西宽 0.61km,面积约 1.23 平方 km2 。

 (1)居住建筑用地:占地 50.29hm2 ,占总用地的比例为40.71%,人均用地 45.72 m2 。镇区沿黄土路的建筑密度较高,而其他居住用地过于分散,严重影响了镇区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而且环境质量较差;因此部分居民住户需迁并整合,以平均居住密度、改善环境质量。

 (2)公共建筑用地:占地 20.12hm2 ,占总用地的比例为16.29%,人均用地 18.29 m2 ,由卫生院(1个)、福利院(1 个)、税务所(1个)、学校(5 个)、行政管理机构、商业服务等机构组成。

 (3)生产设施用地:长轩岭镇现状的工业较少,东北部有一家铁合金厂,现已停产。

 (4)仓库用地:无。

 (5)对外交通用地:主要由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停车场、加油站组成,占地 5.18hm2 ,占总用地的比例为 4.19%,人均用地 4.71 m2 。

 (6)道路用地:占地 15.40hm2 ,占总用地的比例为12.47%,人均用地 14.00 m2 。目前,镇区道路主要是沿黄土路两侧发展,未形成完整的路网体系,亦缺乏必要的市民活动广场。

 (7)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占地 1.24hm2 ,占总用地的比例为 1.00%,人均用地 1.13 m2 ,由供水、供电、邮电设施用及其它公用设施用地组成。

 (8)绿地:无。

 三、镇区基础设施现状 1. 道路系统 镇区道路基本上呈枝状,省道黄土路横穿镇区,是镇区的主要道路,道路间距较小。因此,须对镇区道路进行系统规划,并改善路况。

 表 2-1 镇区各路、街现状一览表 名

 称 红线宽度(m)

 路面宽度(m)

 路面质量 性质 道路绿化

 黄土路 30 13-19 水泥(好)

 二级路 桂花、樟树、广玉兰、雪松 长塔路 16 10 水泥(好)

 镇道 - 月湖路 16 8 水泥 镇道 樟树、广玉兰 三中路 12 16 水泥(好)

 镇道 樟树、广玉兰 横路街 4-7 12 水泥 镇道 樟树 新建街 8 12 水泥 镇道 樟树 车站路 8 12 水泥 镇道 樟树

 2. 给水排水系统 镇区水管接自镇区水库,水厂规模比较小,但占地面积很大,不能满足镇区进一步的发展需要。镇区几乎没有排污和雨水排放管道,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是镇区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

 3. 电力电讯系统 镇区只有一座 110kV 变电站。镇域电力主要由此变电站供应,到规划期末应该可以满足镇区的用电要求。

 第二章

 镇区性质及规模 一、镇区性质 本次长轩岭镇规划结合“木兰山生态风景旅游区”,突出旅游在镇区中的地位,确定镇区性质为:长轩岭镇是武汉市特色城镇,黄陂北部片区的旅游服务中心城镇。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十五年。

 近期规划:2005~2010 年;远期规划:2011~2020 年。

 三、镇区规模 1.人口规模 镇区 2003 年底常住人口为 11000 人,根据综合增长率法和城镇化水平预测,考虑到户籍制度的改革及农业人口就地非农化,以及木兰风景旅游区的快速发展,机械人口将大幅增加,镇区将超常规发展,综合确定镇区人口规模为:

 (1)近期(2010)年:18000 人。

 (2)远期(2020)年:33000 人。

 2.用地规模 镇区现状建设用地(除去水面、农田以及暂不宜建设的地域)面积为 123.54hm2 ,人均建设用地 112.31m 2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规定允许调整的幅度,规划用地调整为:

 (1)2010年规划人均用地指标94.5m 2 /人,规划人口18000人,则远期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为 170.1hm2 。

  (2)2020年规划人均用地指标97.5m 2 /人,规划人口33000人,则远期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为 321.8hm2 。

 第三章

 镇区用地总体布局 一、镇区用地布局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木兰风景旅游区发展的驱动力,调整、优化镇区空间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镇区建成木兰风景旅游区中心服务镇。

 二、镇区规划布局结构 1.镇区功能分区 规划镇区以建设大道(原黄土路)为界把规划镇区分为居住区和工业区两部分,居住区主要由居住、商业、绿地、教育、服务业、行政办公、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组成,工业区主要由工业、仓储等各类用地组成,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清晰。

 2.规划结构:“两轴、一心、三片区”。

 (1)两轴:规划采取十字架的布局方式,以南北向沿建设大道的主轴线和东西向沿月湖路的副轴线构成整个镇区规划框架。规划重在加强旅游服务中心镇的职能,突出工业区与

 居住区的融合建设、协调发展,从而减少居民交通出行时间,方便职工上、下班,使镇区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形态。

 (2)一心、三片区:以新政府用地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三片区为旅游服务区、工业区和居住区,组成了长轩岭镇独有的空间布局,使镇区整体结构因地制宜且更加清晰。

 长轩岭镇规划结构反映了镇区功能特征,即镇区居住商贸综合性功能、旅游服务、工业区规模化经营功能。

 三、镇区用地布局 1.居住建筑用地 镇区内部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镇区的南部和沿滠水河的部分地区,随着镇区的发展,部分民宅严重影响了镇区的开发、自然景观的利用、社区环境的建立等。规划针对这些问题对居住用地进行了调整。

 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 97.40hm2 ,人均 29.52m 2 /人,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30.26%。

 2.公共建筑用地 目前镇区内商业及餐饮业未具规模,且其它公共设施规模小、档次低,特别是旅游服务设施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因此本次规划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入手,提高设施档次,扩大规模,使其具备相应的服务层次,同时提高文化娱乐设施及旅游服务业等主要公共设施的比重。

 (1)行政管理用地:新规划的政府管理机构沿三中路布局,与教育医疗等用地相邻,形成镇区的中心。规划行政管理用地面积 6.40hm2 。

 (2)商业金融用地:沿建设大道和月湖路布局,发展商业、饮食业,以延续和加强旅游服务的特征。在新的镇政府周围集中布置大型服务类公共建筑,如宾馆、各类修理业、金融保险机构等,以强化镇区中心。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32.99hm2 。

 (3)文体科技用地:在镇医院周围布置体育活动中心和文化娱乐活动设施,以满足居民就近使用设施的要求,同时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需求,规划文化娱乐总用地 3.94hm2 ,以保障配套各类设施和项目。从而丰富居民生活、提高镇区品位。

 (4)医疗保健用地:镇卫生院搬迁至黄陂三中以北处并进行扩建,远期达 40 床位规模。同时,在水厂东侧建立一所卫生所,方便居民就近就医。规划医疗保健用地面积 5.05hm2 。

 (5)教育机构用地:规划结合镇区现状,保留、扩展、完善现有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初中规模 36 班,高中规模 30班,拟将短岭小学和红旗小学合并搬迁至建设大道,并扩大规模,按 24 班规模设置。规划教育机构用地面积 9.98h m2 。

 (6)商住用地:现有的明清风格商业街不能满足以后的旅游发展需要,因此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改造,以保证镇区有相对足够的三产业发展潜力。规划保留现有的市场设施,

 将部分道路市场迁移至此,使其服务及环境都符合镇区建设发展的需要。规划商住用地总面积 12.67hm2 。

 3.生产设施用地 规划镇区工业用地在建设大道以西,结合镇区现有环境特征如地形条件、风向等,合理调整布局构架,采取工业多片、多点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逐步使工业实现向科技密集型、生产集约型、现代规模型转变。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 48.86hm2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5.16%。

 4.仓储用地 目前镇区内无仓储用地,规划在工业区中心仓储用地。规划仓库用地面积 4.41hm2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38%。

 5.公共活动广场用地 规划在建设大道与月湖路交叉处设镇区广场,同时在居住区内设置一处休闲娱乐广场。规划的广场用地 1.75hm2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55%。

 表 2-2 镇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分类代号 用地名称 现状(2005 年) 规划(2020)年 面积(ha) 比例(%) 人均(m2 /人) 面积(ha) 比例(%) 人均(m2 /人) R 居住建筑用地 50.29 40.71 45.72 97.40 30.26 29.52 C 公共建筑用地 20.12 16.29 18.29 73.55 22.85 22.28

 其

 中 C1 行政办公 - - - 6.40 1.99 1.93 C2 商业金融 - - - 32.99 10.25 9.99 C3 文化娱乐 - - - 3.94 1.23 1.18 C4 体育设施 - - - 2.52 0.78 0.76 C5 医疗卫生 - - - 5.05 1.56 1.53 C6 教育科研 - - - 9.98 3.11 3.02 CR

 商业住宅 - - - 12.67 3.93 3.83 M 生产设施用地 1.31 1.06 1.19 48.86 15.16 14.80 W 仓储用地 0 0 0 4.41 1.38 1.33 T 对外交通用地 5.18 4.19 4.71 1.75 0.55 0.53 S 道路广场用地 15.40 12.47 14.00 52.07 16.19 15.77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1.24 1.00 1.13 9.13 2.84 2.76 G 绿化用地 0 0 0 34.63 10.77 10.49 E 水域及其它用地 30 24.82 27.27 0 0 0 镇区建设用地 123.54 100 112.31 321.80 100 97.52 镇区规划范围用地

 392.06

 第四章

 镇区专项区工程规划 一、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目前镇区道路主要由省道黄土路及镇区内道路组成,镇区

 交通主要依托黄土路,是典型的沿公路发展的镇区;而镇区道路多年未修,以至于路面狭窄、路况较差,交通阻塞严重。住宅区内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设施缺乏,汽车站、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过于混乱,不符合基本要求。目前,镇区居民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自行车为主,少部分居民出行以摩托车为主。

 1.镇区道路网规划原则 (1)镇区各功能分区主要通过道路网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对镇区各种活动的正常运转起决定性作用。规划建立完善的镇区道路系统,改善道路状况,保证交通活力,提高居民出行质量,并使之适应镇区土地扩展,促进土地升值,以道路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2)镇区道路网的规划综合考虑现有道路系统、功能分区、建筑布局、绿化、工程地质、地形等因素,街道脉络清楚,道路交叉口简单,便于建筑布局,保证土地高强度使用,并突出道路的使用功能。规划镇区道路系统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道路红线宽度为 24~30m,二级道路红线宽度为 15m,三级道路宽度为 9m。一、二级道路之间的间距为 250~300m,三级道路之间的间距为 100~150m。

 (3)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规定,路面宽度等于和大于 3.5m 的道路均计入道路用地,因此规划道路广场用地为 52.07hm2 ,占建设用地比例为 16.19%,人均 15.77m 2 /人。

 2.镇区道路规划 (1)原省道黄土路为交通性干道,月湖路为商业性道路,其余均为一般生活性道路和工业区道路。为彻底解决过境交通穿越镇区问题,将省道向西迁移,并拓宽为 40m,减少过境交通对镇区的影响。

 (2)8m 以上支路均予以规划。由于居民使用机动车日益增多,因此支路形式尽量以顺直、顺畅为主。

 (3)镇区内主、次干道相交处可采用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建设大道和月湖路交汇处可采用平面环形交叉口,其它路口全部采用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

 (4)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规定:15m 以上道路要求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每侧不小于 3m,8m 宽的支路要求建筑物后退道路路面距离每侧不小于 2m。

 3.镇区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镇区广场:在建设大道和月湖路交汇处规划设公共活动广场,在水厂西侧规划居民休闲娱乐广场。

 (2)对外交通设施:在月湖路规划客运汽车站一座,满足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需求,在工业区规划货运汽车站一座。汽车站周围规划有加油站等配套设施。

 (3)公共停车场:在工业区的仓储用地周围和镇区出入口附近配备必要的公共停车场,为外来及镇区机动车提供服务。

 (4)公共加油站:公共加油站的布局与停车场相邻,同时应避开镇区繁华地段,可在镇区外围设置,服务半径为1.2km。

 二、镇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目前镇区绿地主要由自然山体、防护绿地组成。镇区内的自然山体可以作为镇区的生态环境绿地。规划充分考虑镇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要素,结合现有河道、良好山体景观,以提高镇区环境质量为目标,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安排镇区绿地。

 (1)绿化带:沿建设大道、三中路和月湖路规划 30m 宽的绿化带,作为镇区的绿带,做建筑与山水交融,好似一幅幅展开的画卷。

 (2)公园:在镇区中心和居住区的南侧规划两处公园,在良好的山体绿化植被映衬下,规划规模适当的公园,改善镇区环境,形成镇区的绿心。

 (3)游园:为改善镇区环境、丰富镇区景观,规划在黄陂三中周围建成小型游园,供居民休闲及布置标志性设施所用。

 (4)防护绿地:为避免规划工业区对镇区环境的污染,规划沿建设大道布置防护绿地。

 规划绿化用地面积 34.63hm 2 ,占建设用地比例为 10.77%,人均 10.49 m 2 ,规划镇区的绿化包括用地范围内的部分山体公

 园,因此整个绿化环境充分体现了“显山露水”的镇区风貌特征。

 三、镇区景观系统规划

 镇区景观是以河流、山体为基础,以旅游文化为依托,突出各个功能片区不同的风貌与特征,镇区与自然相互渗透和结合的关系,依托环境地形、组织自然和人工景观,反映长轩岭镇环境风貌特征。

 1.镇区景观轴线规划

 (1)自然景观轴 主要为沿滠水河的滨河绿色自然生态景观轴线。

 滨河绿化景观轴串联着镇区的沿河建筑群、主要绿地广场、标志物、桥梁等,通过河道的转折变化,创造丰富的滨河景观,使人们充分领略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2)镇区发展景观轴

  将原省道黄土路改为镇区主干路——建设大道,并且在两侧布置绿化带,并且街景应体现现代建筑风貌,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街景。

 (3)景观视线通廊 规划以建设大道与月湖路交汇点的镇区广场为起点,建设大道为轴线的 50 米宽视线通廊,要求限制建筑高度、保证通视。

 2.镇区重要景观节点规划 (1)镇区标志和雕塑小品 规划在镇区广场及重要出入城口、视线交汇处、各片区或特征景观功能区内分别设置相应的标志和雕塑小品。它们是感知和识别镇区环境空间的重要因素,要求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和景观效果。规划将其主要布置于镇区出入口广场、桥头广场等重要地段。

 (2)镇区广场:在镇区内规划两处广场,一处在建设大道与月湖路交汇点,是镇区的主要景观节点,它与道路结合在一起,构成镇区的开敝空间;另一处广场规划在居住区内,供居民进行娱乐、休闲、交流,两处广场在镇区整体空间序列中起到疏密结合,收放自如的作用,对改善镇区空间环境具有独特的效果。

 (3)镇区出入口景观节点:将新省道与建设大道交汇点作为镇区入口景观,在月湖路东端建设木兰山风景区标志性雕塑;在镇区东南端建设大型景观绿地;作为游客进入木兰山风景区的入口,重点规划设计和建设。

 四、镇区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1.概述 镇区用水主要来源于水厂,主要提供镇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滠水河水源的水质良好。镇区内大部分地区均实行明沟排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雨水均属自行自然排放,流入周边的河道。因此,必须结合镇区总体规划,统筹规划镇区给水、排水、防洪工程系统。

 2.给水工程规划 ⑴用水量 ①近期用水量:2010 年规划人口为 18000 人,生活用水量为:

 Q 1 =q·N=200L/人·日×18000 人=3600m 3 /日; 工业用水量亦按生活用水量的 100%考虑:Q 2 =Q 1 =3600m 3 /日; 未预计水量按 Q 1 +Q 2 之和的 10%计,则未预计水量为:

 Q 3 =(3600m 3 /日+3600m 3 /日)×10%=720m 3 /日; 总用水量为:Q=Q 1 +Q 2 +Q 3 =7920m 3 /日。

 ②远期用水量:2020 年规划人口为 33000 人,生活用水量为:Q 1 =q·N=250L/人·日×33000 人=8250m 3 /日; 工业用水量亦按生活用水量的 100%考虑:Q 2 =Q 1 =8250m 3 /日; 未预计水量按 Q 1 +Q 2 之和的 10%计,则未预计水量为:

 Q 3 =(8250m 3 /日+8250m 3 /日)×10%=1650m 3 /日; 总用水量为:Q=Q 1 +Q 2 +Q 3 =18150m 3 /日。

 ③消防用水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完善,具备有充足的供水水源及完善的消防设施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镇区内消防按一处火灾、火灾延续历时二小时计,室外消防用水量15L/S、室内消防用水量10L/S,总计消防用水量为:

  Q=(q 1 +q 2 )·t=(10L/S+15L/S)·2h=90m 3 /h×2h=180m 3 。

 ⑵给水水源。

 ①地表水:由于镇区内滠水河水量充足、雨量充沛,因此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

 ②地下水:地下水储量丰富,埋藏较浅,开采方便,单井开采量平均 110T/日,但地表径流联系频繁,易受污染。

 ③水源选择:综合镇区水源情况,供水水源仍取滠水河水。规划水源地要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一级水源保护地对待。

 ⑶给水系统 ①给水厂:随着镇区用水量的加大,为了保证镇区内安全

 可靠的供水,规划在原有水厂的基础上加大水厂规模;该水厂规模不仅要考虑镇区生活供水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工业区用水需要,规划水厂规模为 3.6 万吨/日,占地面积约 3hm 2 。考虑到输水管道较长、水损大等问题,规划拟增加压泵站和水塔,水塔容量 250m 3 ,内储二小时消防用水量 180m 3 ,生活调节水量 70m 3 ,水塔高度 30m。镇区最大时用水量或者镇区发生消防时的用水量均由水塔供水补给市政给水管网。

 ②输水管道:输水主干管 DN=1000mm,镇区给水管网必须考虑近远期相结合、供水安全可靠性、施工维修方便,管网应均匀分布在镇区给水区。管网沿南北街道的西侧、东西街道的北侧敷设,管段每隔 120~150m 设一个地上式消火拴。给水管道可分步实施,首先可布置枝状管道,最终形成环状管网。

 3.排水工程规划 为保证镇区发展需求及水体保护的要求,规划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排放系统。

 (1)①污水排水量:按其规划用水量的 80%考虑。

 近期规划污水量:Q=7920m 3 /日×80%=6336m 3 /日, 远期规划污水量:Q=18150m 3 /日×80%=14520m 3 /日。

 (2)②排水管网布置 排水主干管沿建设大道自北向南敷设,采用枝状布置。除排水管交汇处设排水检查井外,在排水管直线段每隔 30m 设排水检查井,以便检修、疏通。

 污水处理厂设置亦考虑下风、下水的原则,规模为 3 万吨/日,并结合近、远期统筹规划,考虑近期一级污水处理,留有二级污水处理的可能,总占地面积 2.5hm 2 。

 4.防洪工程规划 ⑴防洪现状 镇区内现有滠水河,平均宽度为 150m,镇区建成区与滠水河水面高程相差较大,所以洪水的危害不大。

 ⑵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①要对滠水河堤防、防洪闸、护岸、排洪渠道、渡槽等进行安全加固,满足防洪要求。

 ②根据镇区建设规划、镇区水系流向、地形高程等,规划镇区内建设大道靠山体一侧自南向北均设排水沟,月湖路亦设排水沟,排水沟加钢筋混凝土盖板,板上留雨水篦子,最终流入滠水河。

 ③通过对河道的改造,使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 20 年一遇。

  第五章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近期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在镇区建设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安排各项近期建设项目,使近期建设保持阶段的完整性和发展的延续性,为进一步实施总体规划创造条件。

 2.近期建设年限及规模

 近期建设年限为 2005~2010 年,2010 年规划人口规模18000 人,镇区用地发展规模为 1.70km 2 。

 3.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⑴居住建筑 近期居住用地建设以老城区改造为主,在改造时对老城区规划道路进行控制,提高建筑层数和建筑质量,充分利用废弃地,填空补齐,从而改善居住环境。在旧城改建的同时,使新区尽快起步,实行新区居住区统一开发,尽量建设四层以上的商品房住宅。

 ⑵公共建筑 完善现状建成区内的商业设施及各项配套设施。

 新规划的行政区应初具规模,建成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公园、长途客运站、旅馆、市场等,从而使镇区公共建筑整体形象初步建立。

 ⑶旅游设施 作为木兰风景旅游区中心服务镇,在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同时,规划要求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开发素山寺森林公园旅游...

推荐访问:说明书 规划 长轩岭镇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5篇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5篇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心得体会篇1为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激励党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8篇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8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心得体会250字篇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15篇

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15篇宣传部部长心得体会篇1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评选优秀员工的机会,也感谢您能在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第一章 信息系统与管理 案例((或实例) 得讨论题及点评((或回答)) [实例]利润计划工作中得反复

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5篇

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5篇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1500字篇1不知不觉,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的体

餐饮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餐饮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汇报根据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严格落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党支部党建工作年度台账说明为抓好党建工作,根据《党章》《

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12篇

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12篇党员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1@党员干部“打工攻略”请查收一年一度的“双十一

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3篇 内勤辅警先进事迹材料1 办公室工作室一项既辛苦、又清苦的脑力劳动,他没有惊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10篇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10篇傅雷家书阅读心得及感悟篇1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

学校留观室设置及工作方案

学校留观室设置及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区疫情防控要求,为确保开学后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