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教学的改革探索
摘 要:《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其改革对于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嵌入式系统”教学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的几点主要措施与关键问题,望引起各方人员的关注及重视。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ARMCortex—M3
中图分类号:TP368.1-4
嵌入式系统的最主要目的是满足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特定用途。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在于硬软件设计协同性的体现。因此,在有关“嵌入式系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所掌握的硬软件知识均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在对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后,从“嵌入式系统”的内涵、需求与体系上着手,对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在ARMCortex—M3的基础下,全面探讨“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行性。
1 “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相关理论
1.1 “嵌入式系统”教学的人才需求
就现阶段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看,嵌入式的硬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与应用工程师三种工程师是电子市场所急需的。按照市场需求的相关因素来进一步分析表明:对嵌入式硬件工程师主要技能要求偏向于在电路、驱动程序和板级支持包;嵌入式应用工程师考核重点是在嵌入式系统下,能对平台软件进行可利用式的开发;而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则要求工程师能在操作技能与移植技能上有所建树并完成硬件平台与软件程序的高效对接。就一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学生对信号与电子设备的掌控程度、对整体知识的运用已属于最高的要求。就专业的特性因素来说,三种类型的工程师有内在相关度,都属于嵌入式人才需求类型的方向。经过对以往电力型人才的运用经验发现,在嵌入式中的硬件工程师与系统工程师更为契合,而嵌入式应用工程师则更偏向于计算机科学体系。
1.2 “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首先,“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需要兼顾理论,关注实践:“嵌入式系统”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为了能够针对不同的嵌入式应用,做出不同的变化与创新,就需要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嵌入式系统”教学也需要以实践为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验性。特别是针对验证性的实验教学而言,实验的结果并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需要对学生获取实验结果的过程加以突出的关注,使学生能够在反复进行程序调试的过程当中,对实验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与调整,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需要确保所选取实验项目的合理性。在“嵌入式系统”的教学过程当中,良好的实验项目要求体现其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特征,将学生既有的知识点充分调动起来,解决问题,将被动的应付学习状态改变成为主动思考,并积极应对的学习状态。同时,所选取的教学试验项目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使学生能够具备弹性化的思维空间,将学生个性充分激发出来,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2 Cortex-M3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教学实践
2.1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并从信息工程的发展实际出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经过认真思考后选取了以Codex-M3为教学内容的内核、以STM32处理器为教学实验对象的教学体系。其主要的教学实践流程为:在学生充分了解cortex—M3的体系、掌握其结构的基础上,在最近研发的cortex-M3内核处理器STM32的有效引导下,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任务进行合理调度,在ARM公司“嵌入式系统”的有效经验下,完成51单片机的转化。此实验的体系有四个组成部分,即: ARM codex—M3体系,STM32系列处理器、内核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C/OS—lI。校方以精选的4本教材和特质的参考书作为学生学习的模本并全方位扩宽学生查阅资料的渠道。依据模块的选择教科书选用了以下知识模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基于ARM微处理器与~C/OS—II实时操作系统》、《ARM Codex—M3权威指南》、《STM32系列ARM Coaex—M3微控制器原理与实践》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2.2 实验平台的选择
通过对实施嵌人式实验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对此硬件载体深入了解后表明,传统的实验箱模式中存在有限制性因素,STM32仿真学习套件STM3210B更符合试验的要求。该套件采用在核心与性能上都进行了优化并支持USB下载程序和供电,因此极具便捷性。另外,此平台将仿真器与目标有效结合而极具效益。
2.3 实践流程的设计
在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后发现,实践的环节分为三个部分即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验部分按课时计算有18个,课程设计按天数计算为两周。在试验中,要求学生学习要点中必须具备:计算机的组成、系统的结构、单片机原理的运用、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并将重点定为对指定ARM系统的编绘,克服嵌入式系统中的各种操作难点。在对老师选择上,采取试验课老师与教学课老师交替担任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同步性;在课程设计上,要求学生有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验平台的要求下,促使具体任务的完成。通过对以往开发板例程中经验的整合,结合当今的开发环境,分6个部分进行实验。如下表(表1)所示:
通过实验发现,嵌入式系统的程序的庞大性,增加了学生在特定的课时内进行透彻掌握的难度。据此,在试验时,应对工程模板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醒学生修改编写关键代码并保持设置的合理性,有序进行试验并设计分值,根据实际情况对操作分进行定量选择。另外,增加学生对Source Insight和BeyondCompare两个程序的认识并能有效将其运用到文本与软件中,进一步促使编程效率的提高。整个试验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其中,操作占60% ,报告占40%。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在实验平台上完成操作系统的移植,有效管理多个系统任务并进行任务调用。“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根据医生试验流程运行了两届,学生的接受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其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教学的实践与结构上仍需进行持续的改进。
3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嵌入式系统”教学进行相关的试验后表明,“嵌入式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经过不断改革后的最具可行性的课程体系,其教学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体系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内容模板更具组合的高效性,因此,“嵌入式系统”教学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另外,“嵌入式系统”教学在形成中所存在的弊端,有望于教育者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总结与改进以促使其动态体系的形成,争取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能用最快的方式、最好的方式去掌握最深层的、最全面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施文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探索[J].林区教学,2011(06).
[2]王维博,王海滨,叶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0(04).
[3]刘文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2(10).
[4]徐翠娟,李晓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教学思路和措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