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6篇

| 浏览次数:

篇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依据《教育现代化 2035》《省 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 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把教育 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位置,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有效缓 解,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截

  至 2020 年底,全省共有各级 各类学校 2.28 万所,在校生 1295.4 万人,专任教师 71.95 万人。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4.9% ,义务教育巩固率 95.5% ,高中阶段毛入 学率 92.3% ,从 2018 年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50% ,新增劳动 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2015 年的 13.3 年提高至 14.3 年,教育事业发 展主要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建

  设教育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显著提高,普惠 性幼儿园覆盖率超 过 80% ,实现农村"一镇一园"。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提前 3 年实现全省县

  (市、区)全部通过县域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普通高中教育持续稳步发展,办学 特色提 升明显,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功能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 断深入,基 本实现专业群对产业群全覆盖。高等教育加快向内涵式发 展转变,在全国率先建设应用

  性高等教育体系,分地方特色、地方应 用型和地方技能型 3 类建设高水平大学。终身教

  育体系建设取得较大 进展,面向全社会的继续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建立, 服 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初步形成。

  2 .教育取得新成效。跻身全国"三全育人"综合试点省,在全国 率先挂牌成立省高校

   网络思想工作中心,打造全国第一家省级“教管 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教育评 价稳步推进,唯分数、唯升 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初步扭转。教育督导 管理体 制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深 化。考试招 生制度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任务。双元制、 特色学徒制等符合职教特点 的育人模式初步建立,"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育人模 式基本形成,省属高 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成绩居全国第一方阵。新增一批硕士、博士学 位点,部分填补了

  我省学科授权空白领域。3 所高校 13 个学科入选 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5 所高职院校 进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 单位。高校主动服务"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深度参与 24 个 战 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在 30 所高校建立 53 个人文社科 重点研究基地, 支持 16 所高校建设新型智库。

  3 .发展保障得到新强化。加强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学 校基层组织标准化

  规范化建设,以建设引领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教育 优先发展的特色路径,实现教育与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与城镇化建设 和人口变动相协调。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农村义 务教育国家

  "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本科 高校生均拨款制度 巩固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学历层次 显著提高,在全国第一批将高校教师 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高校。教 育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走在 全国前列, 智慧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全覆盖, 疫 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全面实施。学校内部治理持续深化,现代 学校制度建设加快, 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利得到保障,民 办教育体制逐步深化。全社会关心支持 教育事业发展的热情不断高涨。

   (二)"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的关键五年。经济社会 发展方式、动力、结 构和形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教育事业发展面临 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在服务和融入新 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全 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在服务打造具有重 要影响力的 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 型区,建设现代化美好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加快构建新发 展格局,有利于我 省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 优势,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 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教育事业发展应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推进高质量教育 体系建设,把建 设成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二是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机遇与挑战。国家正在大力实 施推进一体化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 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有利于我省发挥 左右逢源等优势,在新一轮 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教育事业发展 应抢抓政 策红利,结合实际,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办 学水平。

  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前沿引 领技术和颠覆性技 术创新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形态,有利于我省发挥科 教资源集聚、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 键变量"作用,在世界科技竞 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教育事业发展应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 力,聚焦 支撑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 面融入科 技创新策源地建设。

  四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机遇与挑战。全球生产网络更 为倚重供应链基地 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有利于我省依托多层次承 接产业转移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 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 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教育尤其

   是高等教育发 展应聚焦服务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形成支撑引领知识发展、经济社 会发 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特色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近年来,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进步,在国家发展格局中从"总量 居中、人均靠后"转 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人民群众对教育 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教育的 需求更加多样,对优质教育 的需求更加迫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的新需求,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完全适应 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主要表现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尚 未牢固确立,素质教育尚 未得到充分发展,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 人才观尚未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与高质量发 展的时代要求相比,人才 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够,教育支撑引领创新 发展的 能力亟待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尚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高端人才 较为缺乏;

  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尚存在差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教育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教育功利化倾向依旧存 在,〃放管服"有待 深化。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提高质量作为主题任务, 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丰富现代学习方式,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立 德树人,以推动教 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 线,以加强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 本保证,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 体系,为建设 现代化美好、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更大力量。

  (二) 主要目标。

  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 高质量教育体系基

   本建成。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各级各类教育 协调发展、相互融合,学校教育和社 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 性互动,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社会关 注的教育热点 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经济 社会 发展、服务现代化美好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 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 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进一步扩大,学 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各级各类学 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 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评 价办法更加科学,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多元。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迈 上新的台 阶,推动实现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学前教育。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 科学保教体系基本 建成,学前教育管理和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学 前教育资源更加充裕、优质,实现学 前教育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得到改善与提升,城镇学校学 位供给满足学生入 学需求,大班额消除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学生寄 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学校教学生活 条件持续改善,县域义务教育发 展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劳动力 普遍接受高中阶段 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 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 度合作、灵活多样的 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形成,职业技术教育服 务能力和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中高职贯 通、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体 系基本建立,形成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有机衔接、 与行业企业 协同育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格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接受更 高质量高等教育的 机会明显增加,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分类发展的制 度体系更加健全,"双一流"建设实现

   重大进展,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服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特殊教育。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能 够满足残疾儿童少年

  青年特点、涵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有 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优质适 合的特殊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 扩大。

  ——教育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更加主动的 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内陆教 育开放新高地。

  ——教育信息化。智慧学校建设全面覆盖,实现传统教学向信息 化教学转变,覆盖 全省、联通全国、互联互通的智能教育服务体系基 本形成,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 现代化成效更加明显,人人皆学、 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治理。教育系统建设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法规制度体系 更加完备,富有时 代特征、彰显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形成,教育 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完善,教育督导职 能有效发挥,教育事业优先优质 发展得到保障,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施政的科学化、 民主化、精 细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进一步形成。

  教育科 学研究支撑全省教育与发展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领导。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建设,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全 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工作贯穿学校教 育管理全过程,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 的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 人民群众接受优质 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 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教育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 域,构建新发展格

   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 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 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的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 牢固树立抓教育 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把教育投入 作为重点投入,在全省现代化建设 全局中超前规划、优先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推 动教育高质量一体 化发展,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从规模向质量转化,从 速度向实效转化,从广度向深度转化。

  坚持系统观念。坚定不移推进教育领域综合,统筹教育与经济社 会各领域发展,统 筹城乡、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抓重点、强弱 项、补短板,实现教育事业发展质量、 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 全相统一。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突出思想引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德智体美 劳"五育"并举,深 化"三全育人"综合试点省建设,推进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

  (一)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1.强化理论武装体系。推动建立多层次创新理论学习培训体系, 建立健全教育系统

  干部和骨干教师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持续开展专 题培训,继续办好各级各类学校领导 班子专题培训班、哲学社会科学 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高校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高 校辅导员骨干 培训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班等。

  2 .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将思想工作体系贯穿到学科体系、教学体 系、教材体系、管

  理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推进少先队、共 青团活动课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思政课 创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设立特色研究

   方向,设置建 设二级学科。

  3 .健全日常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融入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活 动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加强教育基 地建设,全面加强、集体主义教 育,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教育。强化品德行为规范 教育,构筑学 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合力,完善评价机制。大力开展讲好梦的故 事、" 爱学习"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少先队员朴素情感。

  4 .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分类加强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配齐建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齐建强高校辅导员、高校思想理 论课教师队伍,实施 高校思想能力提升计划,培养一批教学示范团队、 教学科研骨干和青年学术带头人。

  5 .健全教材工作体系。全面加强教材工作的领导,全面完善并落 实教材管理规范要

  求,强化教材建设省级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教材审 编用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依托高校、 教科研机构建设教材建设重点 硏究基地,对优秀教材按规定奖励。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1 .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学习兴趣,注重

  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深化教学,推行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 教学方式以及高中走班制、选课 制,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教学组织模式,发挥 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向社区(村)报到等实践育人载体作用,完善实践育人机 制。

  2 .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健康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 念,推动青少年文

  化学习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加快建设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 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 课外负担。建设中小学融合课程,做好随班就读特教儿 童的个性化教 育,积极争创全国特殊教育实验区、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完善省、 市、 县、校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和选拔性竞赛体系。大力发展校园足球, 办好足球学院。推进

   高校公共体育艺术俱乐部制。加强美育的社会资 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 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将艺术素 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美育纳入 高校人才培 养方案和办学水平评估。定期举办省级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制定实 施学校 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3 .加强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加强 条件保障、专业支

  持和督导评估。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提高大中 小学校劳动教育质量。构建学科教学 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 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落实国家各学段劳 动教育大纲,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与育 人方 式,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 .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思想融入学校教育, 完善大中小学法

  治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 教育工作机制,构建政府、学校、 社会、家庭之间协调配合,校内校 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教育合力。加 强法治教育师资 队伍建设,支持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教育普法网站建设和教师法治培 训、 法治教育教学研究,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将学校 法治教育实施效果作为 依法治校评价的重要内容。

  5 .加强新时代学校教育。加强对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各项教育工作 的全面领导,充分

  发挥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完善教育教学方案和计划, 丰富学校国家安全和教育内容,多 种方式开展教育,提升青少年意识 和军事素养。

  (三)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1 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学校和各级机关、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协同育人格局。组 织实施家庭教育指 导大纲,推进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建 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 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 服务。

   2 .建立全社会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实施、家 庭配合、社会参与

  的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 社区教育工作内容,依法落实父母及 其他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 任。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指导 工作纳入学校 教职工业务培训内容。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鼓励 和支 持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为主题,以体系建设为重点,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 柱架梁,着力转变 教育发展方式,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 升全民受教育程度。

  (一)健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1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把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 质发展,作为各级

  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公共管 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创建一 批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继 续完善省市统筹协调,以县级为主,乡镇(街道)参与 的管理体制。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 园, 加大扶持力度,稳妥推进无证幼儿园治理,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 办普惠性幼儿园。

  2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制 度,有序扩大城镇

  学位供给,满足城镇学生入学需求。持续改善农村 基本办学条件,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 学校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 村小规模学校。全面落实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标准、中小学 教职工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完善 校长 教师轮岗交流和保障机制。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健 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 度和反馈改进机制。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督导评估,落实一校一策整改,按 期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目标任务。严格落实中央"双减"工作要求,强化学校

   主阵地 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3 •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 中建设、职业教育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完善办学条件、加强经费保障, 切实减少超大规模学校,消除普通 高中大班额现象。深化普通高中教 育质量综合评价。

  4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要素配置。多渠道增加乡村教育经费投入, 加大乡村学校改造

  力度,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乡村 教育质量。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扩充城 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科学推 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开 展城乡义务 教育一体化试点。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 编制统 筹配置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 活存量编制资源,提高使用 效益。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其他专项、行 业,进一步精简压缩重复设置、职能弱化、规 模较小、任务不饱和事 业单位,收回事业编制。可按一定比例收回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 部分 空编。挖潜调剂出来的各类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 工编制。探索 创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管理团队编制保障法",保障 重点管理教学人员用编。

  (二)构建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

  1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统筹协 调发展,总体保持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 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促进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和提质培 优,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 育试点,稳步 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变,推动 符合 条件的技师学院根据高等学校设置规定纳入普通职业院校序列。

  深化职业院校分类招生 考试制度,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教育 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职业教 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转变。

  修订完 善省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指标体系,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分类达标示范建 设。推进国

   家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 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 配备规范)落地施行。支持具有相对优 势或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提升基础办学条件, 扩大优质高职教育 资源供给。

  2 .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探索建立具有特色,产教深 度融合、校企深度

  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高质量推进行业职业教 育指导委员会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参 与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评 价和制定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鼓励校企共建实习实 训基地和产业 学院,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与联盟。探索特色学徒制,打造校 企一 体化特色育人机制。联合重点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发产业技术 课程和职业培训包。推 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衔接的职业教育教学,建 立紧密对接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在协同发展中打造职业教 育共同体。

  3 .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实施教育部、省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 化高质量发展、共

  建技能行动。完善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办法,鼓励更 多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失业 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 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建好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统筹实 施好学历教育、 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落实职业院 校

  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推行"互联网+培训",打 造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

  训平台。

  (三)构建结构更加优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1 .推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完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构 建分类管理机制,

  引导高等学校在各自的类型和定位上办出特色,争 创一流。完善高等教育分类标准体系, 制定不同类型高校的建设标准、 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标准、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教育 质量标准等, 完善高等学校分类评估体系,为高等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等方 面提供方向性指导,促进高等学校类型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

   2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支

  持科学技术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等高校 建设一批世界一流 学科。实施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调整优化学科 布局,凝炼学科方向,加强在基础前 沿领域、国家及区域重点战略领 域、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组建一批新兴 学科、交叉学 科。分类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制定优惠措施,引进省 外高 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来城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高校在人才队伍、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创新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共建共享。

  3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面实施教育部、省推动结构优化建设高 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共同行动,服务"三地一区"建设。坚持总量调节 和结构调整并重,以新工科、新医科、新 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高 校专业结构优化和内涵提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和 学科专业 结构。探索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机制,健全 高等教育 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 重,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加快 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完善人才需求 预测预警机制,推动高 校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4 •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 积极争创国家级

  "一流课程"和"一流本科专业"。深化创新创业教 育,规范和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 管理。支持和鼓励高水平专家 学者编写优秀教材。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过程性考核 与结果性考 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推动高校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完善高 校学分 互认和转换机制。完善专业认证制度,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1 .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 可多种学习成果的

  终身学习立交桥。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入学、弹性学 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统筹建立制度化、 规范化的转学转专业机制,允 许学生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前提下灵活转换专业。支持学生 跨机构、跨 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并承认学分。推动高等学校之间以课程为基础 相互承 认学分。创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分认定和转换方式,探索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分转

   换为普通高等学校课程学分。

  2 .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在线学习 教育平台,鼓励学

  校、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建 设,构建覆盖全省的数字教育资源公 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农村边远 脱贫地区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教育资源建 设,引导学校、 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教育,建设一支专职社区教育 人 才队伍。持续推进全省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建设,完善各级社区教育 网络,保障人员、资

  金到位,社区大学挂牌率达到 80%。鼓励开放 大学与高水平大学合作,鼓励高等学校积

  极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加快 发展老年教育,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建设与发展,有效扩大老 年教育资 源供给,支持举办老年开放大学,开展老年远程教育,打造具有特色 的老年教 育发展新格局。

  3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依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 育,保障民办学校

  依法办学、自主管理,鼓励、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 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落实差别化政策体系,强化民 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全面实施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 分类管理。

  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师生的同等权利。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 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范有序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和退 岀机制。

  4 •加快发展教育服务新业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创新教育服务 形式,探索新型

  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对信 息时代学习者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 研究,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 术,建设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体验中心等,推行场景 式、体验式、沉 浸式学习。

  五. 提升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 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面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需求,大力加强拔 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深化区 域教育协作,提升教育创新贡献水平,

   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推动务实 合作,增强教育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能力。

  (一)加快健全高校创新体系。

  1 .加快推进创新人才系统培养和开发利用。完善科教融合的学术 学位研究生培养

  模式,强化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 索基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 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培养硏究 生。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提升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原始创新和 "四个服务〃能力。探索跨学科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立足推动实现 教 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搭建硏究生联合培养平台。加强对省属高校 立项建设博士硕士学 位授予单位的支持。

  2 •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 究的实施意见,支

  持高校建设协同创新大科研平台,争取牵头或参与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基 础研究重大项目,探索高校重大 创新活动组织新模式。加快推进与知名高校共建"科大硅

  谷"。支持 高校积极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建好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取新增 1-2 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特色鲜 明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在交 叉融合创新中形成重大项目和人才聚集、 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前沿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地。

  实施高等学校人工智 能创新行动计划,推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发挥高校学科集群优势, 支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3 .推动高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 性技术、前沿引领

  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创新。探索 融合新形式,推进双向互动。强化知 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完善 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支撑服 务体系,建设 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科学技术大学建设科技产业组织学院, 加快 高等学校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

  (二)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1 .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发展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完善县乡 村学前教育公共服

  务网络,提升乡村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根据乡村振 兴规划,结合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规划 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健全 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机制,实施城市优质学校和农村薄 弱学校结对帮 扶,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高中阶段教育提质,推动优质高中招 生指 标分配向乡村初中倾斜。加快乡村振兴紧缺人才培养,推进实施 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 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教育"在农村地区 的发展,加大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2 .推动教育协作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一市三省"教育发展 会商机制,坚持全面

  等高对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加快教 育现代化进程。搭建各级各类教育协作 发展与创新平台,发挥研究型 高校联盟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在资源共享共建中的作用。

  积极推动 建立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开展研究生招生培养深度合作。支持省属 高校与沪 苏浙高水平大学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等创新平台。围绕和经济 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新兴 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新兴专业、特 色专业群建设。加大职 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建设力度,探索建立涵盖行业企业的 职业 教育集团,推动信息共享、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用。探索建 立基础教育重 大问题协商共建机制,共建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 动平台。联合开发区域教育现代 化、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区 域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

  3 .深化教育合作交流。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深化与港澳台学校的合 作与交流,推动师

  生双向交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教育发展共 同体。

  (三)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1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制定并组织实施调整高校专业结构、

  服务"三地一区"建设方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 料、节能环保、新能 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 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十 大新兴产业,建立新兴交叉学 科专业发展引导机制,制定理工农医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重

   点支持学科 专业清单,并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 集成 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战略、粮食安 全、种业安全等重点领 域,分类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 先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对填补我省专 业空白点、优化学科专业结 构有重要贡献的新兴学科专业,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急需学科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围绕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网络强省、 交通强 省、数字江淮建设和"三重一创"建设,积极申报目录外专业。

  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 构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教育链、人才链和 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健全基于人才需 求预测预警的学科专业调 整机制,定期公布紧缺学科专业名单和就业率低的学科专业名 单。

  2 .支持专业学院建设。建立国家、地方、高校、企业四位一体协 同支持机制,支持

  高校开展专业学院建设。支持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工业大学、大学等建设示范性微电子

  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网络安全学院和储能技术学院。重点支持应用型高校围

  绕区域产业发 展急需领域,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在医学院校建设若干高水平公 共卫

  生学院。

  3 .推动培优集成发展。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工科 专业集群化发展;

  围绕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战略,支持新医科建 设,加强新安医学、华佗中医药学建

  设;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安全, 加快新农科建设,支持现代种质资源中心建设。大力发

  展现代服务业 急需的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学前教育、 旅

  游、文化、护理、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对接的学科专业。

  4 •加快培养新时代工匠。推行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 度融合,建立与技

  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要求相适 应的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完善符合技

  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型人才培 养格局。

  5 .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健全 就业状况反馈机制,

  完善就业创业情况通报、约谈、问责等工作制度。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

  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 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就

  业指导水平, 提升学生就业实战能力。提高就业指导信息化服务水平,定期发布就 业信

   息。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四)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1 .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开展具有特色的"一校一国"深耕工 程项目建设。完善双

  向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教 育行动,支持高校培养非通用语种、涉外 法律等急需人才。积极稳妥 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和企业在海外协同共建人才培养、科技创 新和人文 交流基地。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和智库建设。

  改进和完 善出国留学机制,鼓励师生岀国留学和访学,扩大公派留学 生规模。

  2 .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聚焦世界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 紧缺学科专业,

  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借鉴 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破 除制约我省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探 索实施中外合作办 学引导激励机制,探索在贸易试验区适当放宽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的 限制,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完善中外合作办 学准入和退出机制,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督和管理,保障中外合作 办学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合作 示范基地建设。

  3 .全面提高来城留学工作质量。打造"留学"品牌。鼓励有条件 的地市和高校结合实

  际设立多种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鼓励企业、社会 组织参与设立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扩大留学生 招收规模。建设和推广具有特色、风格和国际竞争优势的 留学生教育 课程资源及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来城留学生结构,提升来城留学生源 质量, 构建来城留学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支持来城留学优秀毕业生 在城就业创业。

  4 •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快人文交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海外文 化中心等平台丰

  富对外人文交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大学生赴海 外短期硏修资助项目。积极开展国

   际理解教育。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 作。提高孔子学院(课堂)办学质量,促进孔子学院 (课堂)特色发 展,支持海外华文教育。

  5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建设。积极参与推动实施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积极参与国际重要教育机制和重大教育 行动,积极推进与 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鼓励并支持 教育领域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服 务,支持优秀青年师生参加国际 志愿服务和国际合作项目。

  六、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夯实教育发展基础能力,推动新技术与教 育教学融合发展, 深化关键领域,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高质量发展 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

  (一)建设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 标准,把师德表现

  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 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完善师德师风建 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挖 掘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师德师风教育基 地。选树先进 典型,弘扬教育正能量,传播教育好声音,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 的良 好风尚,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 .构建高水平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 平非师范院校参与

  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进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幼 儿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加强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落实师范院 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师范院校评估体现 师范教育特色, 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省、 市、 县、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培训队伍。建立名 师名校长(名园长)工 作室。持续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 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 加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中心建设。健全完善高校教师全周期培养支持体系,调整优 化教育系 统人才项目,组织实施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城江学者资助计划 和高水平

   教师奖补计划,激励各地各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努 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 高校教师队伍。

  3・深化教师管理体制。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有序 推进中小学教师管

  理"三权统一"。深化高校编制周转池和中小学教 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落实中小学 教师资格制度,加强中小学班 主任队伍建设。落实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支持职业院 校专设流动 岗位自主聘任兼职教师。严把高校教师选聘入口关。落实外籍教师资 格认证、 服务管理等制度。

  4 •加快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 审制度,推动中小

  学和幼儿园建立岗位统筹管理和动态调控机制,完 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 件。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完 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 师奖励力度, 将高等学校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改进高校科研评价,推 进分 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进一步建立重贡献、重水平的科研评 价导向。关注教师心理 健康。

  5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优先保障机制。

  确保义务教育教

  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 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 工资分配办法,并向教育教学业 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 探索高校绩效 工资,推动高校落实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政策。建立绩效工资水平逐 年合

  理有序增长机制。职业院校通过承担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所得收 入,可按一定比例纳入

  绩效工资分配。

  (二)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

  1.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5G、云计算、物联网

  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深入推进 "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提升优化教育

   管理公共平台和基础教育 资源应用平台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应 用,实 现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 智慧学校建 设标准,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加强教育技术装 备工作,实现设备设施配备标 准化、管理信息化和使用常态化,建立 完善规范的省、市、县、校装备治理工作体系与 机制。建立教育行政 部门牵头,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深度参与、相互促进的 教 育信息化发展格局。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本领,推进绿色学校创建行动。

  加快在线智能 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 建设。鼓励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智能化学习环境。

  2 .大力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鼓励学校、教师、 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开发数 字化特色课程,形成覆盖中小学各年

  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完善以省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为龙头的数据互通、系统互 联、应用协同 的省市县校四级教育云服务体系。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 实训 基地等项目建设,建设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 时的高等教育云平台。

  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知识产 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鼓 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在线 学习教育平台,精准推送定制化教育服务。加强标准化考点 建设,提 升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建设水平。

  3 .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 培养模式,探索在

  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智能 化服务的典型路径,促进教育信息化 从融合应用迈向创新发展。将区 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治理,探索基于区 块链、大数据 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 泛在 化、智能化学习体系。

  4 .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服务。建成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各级各类学校

   和相关教育机构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强教育 管理信息化总体设计和制度建设,推 动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加快推 进教育数据共享和开放,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教育数据 互通共享,提 升管理服务平台支撑教育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评价水平。实施 中小 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完善全省高校教管服一 体化智慧思政大数据平 台,丰富平台内涵,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实现 高校全覆盖。建设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 平台,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 障体系,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 作。

  (三)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健全以法律为核心的教育制度体系。推进教育领域地方性教育 法规和规章的修订

  与制定,构建覆盖重要教育领域和环节、系统科学 的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教育法律 实施和行政执法监管机制,规范 教育行政执法程序,加大对教育法律执行监督检查力度。

  健全学校办 学的法规支持体系,完善师生权益保护机制,切实提高基层依法治校 的能力 和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2 .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的科学、完整的教

  育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将 治校办学重点放到立德树人上来。加强 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 和手段,大幅减少对学校的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列出 清单、逐一 清理,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 学创造 良好环境。

  3・稳妥推进高考综合。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方案,制定配套文件。

  全方位加强方案宣

  传,全覆盖开展高考综合专题培训。督促各地增加 投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优化师资 结构,加强信息化建设,满足高 考综合需要。指导各校加强教学研究和学生发展指导, 全面使用新教 材,严格落实新课标,促进"三新"协同,确保平稳实施。

   4 •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依法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权力 事项,进一步精简评

  审评估评价和检查事项。落实国家学位授权审核 机制相关工作部署,改进高校本专科专 业设置。高校岗位管理。健全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 导作用。国 家"一流专业"收费实行备案制管理。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 加强教育 行政执法、监督、巡视巡察。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优化"互 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切实提 高政务服务水平。

  5 .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 善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发挥委领导作用,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 则。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和落实 学校章程,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 作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促进和规范理 事会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 社 区等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

  6 •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的督导和对学校

  的督导,改进教育评估监测和教育督导方式方法。完 善并加强督导报告、反馈、整改、 复查、激励、约谈、通报和问责等 制度。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各级督学, 创新督学聘用方 式,提高督学专业化水平。加强教育督导法治建设,落实教育督导条 件 保障,加快构建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加强教育督导硏究。

  7 .建立健全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机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 健全教育领域安全

  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制度,完善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保 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 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切实加强 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实施高校意识形态分类管理,加大 追责问责力度。

  加强校园安全整顿,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推进落实校园安防建设, 推动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全面升级。加快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建设,逐步 实现学校安全动态 监测、数据汇集,涉校风险智能感知、动态预警、 及时响应、快速处理。提高意识形态、

   校园安全稳定、招生考试、科 技创新、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和解决问 题能力和水 平。

  8 .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加大对各地教育科学硏究部门发展支持, 明确教研员工作职

  责和专业标准,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鼓励高 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 与工作。

  9 .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加强省教育新媒体联盟平台建设,健全涉 教网络舆情快速硏

  判、快速处置与快速报告工作机制。建设省教育融 媒体中心,打造适应融媒体发展需要、 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宣传通联人 才队伍,建立健全内外联动的教育宣传工作机制,构建"宣 传+智库 +服务+引导"教育宣传工作模式,努力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 环境。

  (四)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

  1 .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健全财政对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 长效机制,保证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 保障教育投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 确保经费投入水平与省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相匹配。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 育经费的体制, 完善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机制,健全 各 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落实优惠政策,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举办者筹措办学经费 的法律责任。

  2 .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推动教育经费支出重心从规模扩张向 质量提升、结构优

  化转移,从硬件设施建设向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 设等转移,形成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 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发挥中央及 省财政性资金导向作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向农村、 偏远、脱贫地 区倾斜,向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倾斜,向 困难 群体倾斜。

   3 .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加强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根据评 价结果及时优化调

  整经费投入结构。完善适应财政体制、教育体制要 求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转移支付制 度,完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国 有资产管理制度、教育收费管理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统 计公告制度, 落实财政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加 强内 部控制、完善内部审计。严格高等学校财务管理。

  七. 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掌握教育工 作的领导权,全面 加强教育系统建设,确保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牢牢掌握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全面领 导,进一步健全委 统一领导、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 制,完善市、县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建 立健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 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 作等制度。

  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落 实领导 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贯彻落实高校基层组织 工作条例,完善高校委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中小学组织单独设 置,建立和落实中小学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强化建设带团建、队 建,推进、团、队一体化建设。在中小学校全面建立少工委。理顺 民 办学校建设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民办学校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确 保教育方针在民 办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二)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建设。坚持把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实施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 设领航攻坚行动,加强对中小学、民办学校、公办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建设 工作的分类精准指导,全面提升 教育系统建设质量。深入开展(多个下)(副本)教育 系统"四史"专 题教育。推进教育系统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组织 带头

   人队伍建设,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组织、骨干示范培训 和网络轮训,继续实施 高校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和改进 高校统战工作,以建设带动群团组织和学生 会组织、学生社团建设, 做好教师和大学生发展工作,加大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力度。

  深入 实施高校组织"领航"计划、"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新时代高 校建设示范创建和 质量创优工作,完善高校委、院系组织、师生、四 位一体的建设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 高校基层组织抓建设述职评议考 核、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把落实建设责任作为干部年度 评价的重要内 容。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考评制度。

  (三) 落实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贯彻《委(组)落实全面从严 治主体责任规定》, 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责任链条,深化运用监督执 纪"四种形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 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A.完善规划落实机制

  (一)健全责任分工和工作协同机制。强化省级统筹,推动各级委和政府加 强对教 育规划实施的统筹领导,做好发展战略、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 项目与本规划的 衔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统筹 研究解决教育事业发展重大问题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议事协调机制, 汇聚推 进教育事业发展合力。

  (二) 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动态管理” 原 则,科学分解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制定配套的年度实施计划,将年度实施 计划的目 标、彳壬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工作中。把年度目标达成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考 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监测评估机制症期开展督导检查、审计督查。

  建立督查问责机制, 开展重点工作督查绩效评价,将教育事业发展推进情况作为 评价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 要内容。

  (三) 加强规划执行跟踪与反馈。健全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中期检查和五 年评

   估制度,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开展规划执行 ft 况的跟踪 分析,开

  展第三方评估,将评估、监测情况和社会对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 议,作为规划调 整的重要依据,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推荐访问:五年 事业发展 规划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