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对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思考与探讨

| 浏览次数:

【摘要】 作为我国独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建立在中医学与西医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旨在将中、西医学两者的理论、方法、药物、诊断手段、治疗技术等中的精华,提炼整合、融汇贯通、相互补充,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本文从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中西医学特点、优势、不足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越性等方面思考和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医; 西医

中西医不仅是两种医学技术,更是两种医学文化,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繁荣人类医疗事业,为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增添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诊疗模式[1]。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已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门新医学。以下从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中西医学特点、优势、不足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越性等方面思考和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

1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

1.1 中西医学的碰撞引发社会各界对待中、西医学的不同态度 中、西医学的交流由来已久,有学者认为追根溯源应从唐朝孙思邈肇始,他吸纳古印度吠陀医学精华融入中医之中,将其“地、水、风、火”四气并入五行,并用中医理论解释之,可谓中西医结合之先驱[2]。随着明清“西学东渐”的盛行,中西医学的碰撞引发的中医有无存在之必要、能否发展、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等有关中医兴废的问题引起了医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3]。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待中、西医学的态度分歧不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派别:(1)以余云蚰为代表的“废中崇西派”,主张废止中医,独尊西医。(2)以汪昂、王清任为代表的“接受西说派”认为中西医是两种互不相同而又相对独立的医学体系,主张中西医并存[2]。(3)以朱沛文、唐宗海、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派”认为:中西医两者各有优劣,主张两者应找到“交融点”,衷中参西、取长补短、融合汇通[3]。(4)丁福保、恽铁樵、陆渊雷等人则提出了“中医科学化”的主张[4]。

1.2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建和发展 近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中西医团结合作,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经验[5]。而“中西医结合医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则始于1956年毛泽东同志“把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讲话。

1.2.1 1956年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建时期 期间确立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纲领,涌现出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学术共同体,创建了《中西医结合杂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则于1982年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

1.2.2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建设发展阶段 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以“病证结合”为重要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也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家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在中国卫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交叉学科,通过对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科学思维、理论体系、诊疗技术的比较、分析、研究和应用, 吸收并整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在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等领域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目标[6]。

2 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面临的困境及优势

2.1 中医的特点 中医学“医哲交融”,以中国古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为指导,以儒家道家的“中和”平衡思想为主线,以观物取象、外揣、类比、推演络绎等为具体研究方法,以精气血津液神、藏象、经络、个体体质、疾病的病因、发病、病机、防治等为研究内容,形成了“哲学思想-基础理论-临床实践”为一体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理念上讲求整体观念、天人相应、心身合一、形神相合等宏观医学观念,强调功能联系,注重宏观观察、整体研究和辨证施治。诊治上重定性和人体变化的相对值如阴阳、五行、气血、脉象、经络等抽象和无形指标,偏主观感性认识,属经验医学范畴。

2.2 中医面临的困境和优势 中医以动态平衡观为理论主线,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宏观、思辨,对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等微观认识不足,思想性有余而技术性不足[7]。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学在我国的主流医学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中医西化”、“中医理论和技术方法啃老守旧、创新不足”、“经验医学主观性强,缺乏标准规范”等实际问题的存在,也严重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医学以人为本的整体观顺应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形势,符合当今医学发展潮流。中医学摄生保健、防病养生的独特理论和技术适应老龄化社会到来的需求,适应当今世界人口谱变化的需求。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对机体整体性调节方法的独特优势在代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情志病等诸多病证上也不断展现。

2.3 西医的特点 西方医学以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微生物、药理等为基础理论,以还原论为核心,重视局部与微观观察,方法学上注重直观分解、实验测定、技术使用和定量分析,属实验医学范畴。

2.4 西医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 西医注重理化指标的检测,客观具体,因量化而直观。西医诊断对病名的定义和专指性较为严格,有利于临床医疗、科研与学术交流的开展[8]。西医研究考虑随机、双盲、大样本、对照、统计学意义等诸多因素,具有客观、标准、规范、严谨等特点,其诊治方法具有操作性强、可比性明确、标准化程度高,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优点,特别是在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癌症、某些急危重症等的诊治上优势明显。此外,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重组DNA、细胞克隆、干细胞移植等生物实验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现代西医学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然而,西医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度不够,重驱邪,而轻扶正,虽也有提高免疫力、补液支持营养等治疗手段,但在诊治疾病时长于对抗疗法(抗菌、抗病毒等)、替代疗法(激素替代等),而短于对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患者往往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机体本身的适应性调节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诊治上重程序性、规范化,对人性的关注度不够,社会、心理、环境因素与个体的联系与相互影响较为忽视,重治病而轻调养摄生防病延年。吸收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把“治病”转变为“治病人”,无疑将对西医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深远的作用。

3 中、西医学结合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指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9]。作为我国独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医学,半个世纪来的实践证明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3.1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两种医学并存下的必然产物 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是从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实际出发,从我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利益出发,是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的需求。中西医学根植于中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思维方式不同、理论体系不同,但各有其优势,且都为世界人民的医疗保健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医是民族的根,而西医则是不可或缺的养料。在当今中国,虽然不乏“废止中医”的言论,但无论是政府决策部门、医学有识之士,还是广大老百姓,总的来说,是欢迎西医,也珍视中医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调研中也显示:中医仍然被民众需要,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从来都占有一席之地[10]。

3.2 中西医结合医学成就显著,具有强大生命力 经过半个世纪来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蓬勃发展、医师队伍不断壮大、临床优势不断显现、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正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1年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西医结合医学在防治疾病、保障公众健康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诸多学者撰文,回顾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光辉成就[11-12]。如:新概念与新理论的提出(如“病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等)、证候研究(如症候的实质、分类、规范等)、四诊方法研究(如舌诊、脉诊研究等)、阴阳学说研究(如cAMP和cGMP相关与阴阳对立消长的研究、、体重的阴阳调控、补体与阿兹海默症的阴阳关系等)、针灸机制研究(如针麻原理、针刺镇痛脊髓机制、针刺治疗休克机制、电针足三里抑制胃气上逆机制等针刺机制研究、经络与肌电、声波、内脏相关性研究等)、中西医结合药学研究(如中药制剂亚砷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刘耕陶院士从中药五味子中开发出联苯双酯和双环醇抗肝炎创新药研究、陈竺院士课题组和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课题组在中药复方药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复方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方证对应等)等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研究则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打下了实践基础,在内、外、妇、儿、传染病等多个领域均开展了广泛、深入、卓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其中,陈可冀院士主持的“血瘀症与活血化瘀研究”、张亭栋等“癌灵1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及实验研究”、陈竺院士课题组的“复方黄黛片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Ⅱ期临床试验”;吴咸中院士首创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急腹症”、屠呦呦团队的青蒿素制剂抗疟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应对SARS、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研究等颇具代表性,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极大的国际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也不断得到众多临床工作者的肯定和关注[13-15]。而循证医学研究(临床研究质量评价、证据整理、临床路径的制定)等则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方法学拓展了思路。中西医结合医学标准化研究及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创建、学术团体的成立、学术著作的涌现等等无不展示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强大生命力。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在疾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成本和患者费用,为维护人民健康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3 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多样,前景广阔 如前所述,中、西医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而相互间的长短之处又互具弥补性,采取怎样的方式实现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强强结合,继而创造出共同的语言,是重要的课题。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学者们尝试和探讨了诸多将两种医学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制定证的客观化标准时将现代医学生化学、免疫学、影像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与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中药分析化学成分提纯西用、西药药性分析赋予中药特性,中西医诊疗方法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阶段、主次、先后等单独或联合使用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必将创立更为丰富多彩的结合途径与方法[16]。

4 结语

尽管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惑,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在中国卫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身为华夏子孙有幸拥有中西医两套较为完整的医疗体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将促使研究者对两者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探索。西医可以从我国传统医学中寻找理论智慧,而中医也将借鉴西医的科学成就,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如普利高津所言:“西方科学和中国文化对整体性、协和性理解的很好的结合,将导致新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同样,笔者有理由相信,中、西医学携手共进、优势结合,也必将为世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创新局面,为全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弓箭.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历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2]贾运滨,魏江磊.中西医结合之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79-481.

[3]张效霞.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并无本质的区别[J].中医研究,2005,18(6):2.

[4]李经沛,鄙良.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医学思潮[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46-147.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

[6]王文健,陈凯先.关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837-838.

[7]廖锐,李德辉,马民,等.中西医结合的探讨与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481-1483.

[8]宋远斌,孟卫东,莫春妍,等.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与联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5-17.

[9]陈士奎.关于“中西医结合”基本概念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1998,19(12):621-625.

[10]高新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发布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全国医疗机构近六成有中医服务[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8):22.

[11]吕爱平,刘孟宇,张弛,等.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30年回顾[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445-1458.

[12]陈德华.中西医结合成就卓越任重道远[N].中国中医药报,2013-10-11(3).

[13]赵磊,尹玉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03-104.

[14]许成贵.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及抗肿瘤中药的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41-142.

[15]付文生.浅析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34-35.

[16]尹常健,中西医结合——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J].天津中医药,2010,27(3):177-179.

(收稿日期:2014-04-21) (本文编辑:蔡元元)

推荐访问:中西医结合 当代 探讨 思考 医学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